彩票直通车

推薦 新聞文化評論演藝院團文物特產鉤沉非遺汽車藝苑歷史娛樂畫家書法家旅游游記收藏美食
億點網 > 旅游 > 正文

古老神奇眾教相融大道綿山

發布時間:2021-09-18 21:03  |  來源:億點網  |  作者:杜國華
綿山地處山西中部,距介休市區20公里處,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總面積310余平方公里(核心景區54平方公里);屬中上古生界變質巖系,形成于1億-28.5億年前;最高海拔2566.6米(牛角鞍),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它毗鄰平遙古城,與靈石王家大院近在咫尺。
 
抱腹巖
綿山山勢巍峨起伏,綿亙百余里,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與人文景觀,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山;綿山眾教相融,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閃耀著大道思想燦爛絢麗的文化光芒,包大眾各脈,以忠孝仁義教化天下,集山光水色、佛寺神廟、文物勝跡、歷史遺址、節日民俗于一體;綿山無峰不奇、無水不秀、無洞不幽、無寺不古;2008年,綿山被授予“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2013年9月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從山西省會太原出發,大運高速公路南下驅車130公里,一個多小時便可抵達。高鐵列車站就在綿山腳下。北京、天津、西安、濟南、石家莊、呼和浩特不到四小時便可到達綿山,就連成都、重慶、武漢、上海、南京、合肥、大連、沈陽也僅用七個多小時便可到達。
 
水濤溝
千百年來,綿山享譽海內外,登臨者絡繹不絕,來到山西不能錯過一睹綿山的機會。先說奇巖,綿山有大小天然巖洞百余個,最大的一個叫抱腹巖。抱腹巖之大可容納二百余間殿宇、幾萬名游人,堪稱“天下第一巖”。綿山地勢險要,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如今恢復完善的龍頭寺唐營、天橋石勒寨就再現了當年的歷史。綿山秀水令綿山增添了幾分北方山脈少有的靈氣。在水濤溝,近百處大小不一的瀑布形成異彩紛呈的瀑布群,千回百轉、飛流激蕩。在蜂房泉(圣乳泉),天然石鐘乳倒掛在崖壁上,滴下的泉水清洌甘甜,如珍珠斷線滴落有聲,此情此景即使在名聲顯赫的三山五岳也難尋難覓。
 
蜂房泉(圣乳泉)
綿山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綿山的風景更是一派人間仙境。綿山自古就是道教名山,這里有天下第一道觀大羅宮,還有中國最古老的、弘揚大道思想的殿堂——綿山明道壇。此外,山間大大小小一百多處修行洞曾吸引了歷史上18位帝王、數千位名人在此修練。悠久的宗教文化造就了綿山豐富的建筑文化,綿山歸來不看觀,綿山寺觀的古老、眾多和宏偉,是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擬的。它們大多背靠峭壁,逐級而建。有的高聳于云峰,有的鑲嵌于絕壁,形成了金碧輝煌的建筑群。綿山依山勢而建的殿宇,令人心馳神往。古壁、奇巖、險道、秀水、古柏,繪成了一幅雄奇的自然景觀和博大的人文景觀的畫卷,使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綿山是值得尊敬的老者,見證著幾千年來的滄桑,向每一個拜訪他的人訴說歷史、傳遞智慧;綿山是胸襟廣闊的豪杰,雄渾有力又不事張揚;綿山是清新秀麗的女子,靈氣十足,惹人憐愛。或靜若處之,任你傾訴;或熱情奔放,難以入懷。綿山是值得相交的朋友,對每一位慕名而來的客人以誠相待,綿山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旅游風景區,以獨特的風采迎接四方賓朋。
 
綿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山,也是我國大道思想的重要發祥地。名揚四海的介子推,是我國最早遵崇大道思想的典范,功不言祿、綿山歸隱造就了他與綿山的不解之緣。說起介子推在《左傳》《史記》等幾十部典籍里都有記載,他是古今中外唯一以山、縣、村、節、俗銘記的歷史名人(介山、介休、旌介、寒食節、清明節)。
寒食清明節原意是晉文公告誡自已要清正廉明;后來就演變為我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寒食清明節這一天,人們都以各種形式憑吊、祭掃故人,抒發思念之情。舊時還有寒食清明節期間三天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的風俗,清明節后三天便是寒食節。這些都是百姓為紀念自已喜愛的人而形成的民俗。說起清明節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歷史故事。相傳春秋時晉國多難,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在流亡途中,重耳饑餓,隨從中有賢臣介子推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熬成湯,救重耳于危難之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割股奉君”。重耳在經歷了19年的流亡之后,終于當了晉國的國君,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執政后,曾經跟隨他的有功之臣都得到了高官厚祿,唯獨遺忘了介子推。介子推恥于求賞、功不言祿,背著母親來到景色秀麗的綿山巖洞中隱居。晉文公率領大臣到綿山訪賢,想到介子推是孝子,如果放火,介子推為保全母親的性命,一定會背母出山。誰知大火燒了好幾天,介子推母子被活活燒死在一棵柳樹下。晉文公萬分悲傷、追悔莫及。每年到介子推蒙難的這天,晉文公都十分感傷。為紀念介子推的高風亮節,于是把這一天稱作寒食清明節。寒食清明前后,百姓家家門上掛柳(留)枝、放紙鳶(志愿)風箏(奮爭)、蕩秋千(千秋)、栽柳、上山踏青,抒發思念之情。后人緬懷敬仰介子推,每逢寒食清明都不舉煙火,冷食一月,以后逐漸減到三日,寒食清明的風俗從此就流傳下來。作為介子推蒙難的見證——綿山(亦稱綿上),又被叫作介山,山下的介休縣也因介子推而得名。據說,當年晉文公曾讓隨從把綿山被焚的殘木,給自己做了一雙木鞋,每天上朝時都要穿上木鞋行走,心目中默念足下,銘記自己的過失,后來人們就把最忠誠、最值得尊敬的朋友稱作足下。
 
介公墓
“南有屈原、北有介子推。”這是葉劍英元帥的重要觀點。介子推功不言祿的高風亮節為后人廣為傳頌,成為千古佳話。綿山許多景區都與介子推母子的故事有關,山上現有兩株一大一小并生的柏樹,人們說這是象征介子與介母的子母柏。介子推一生崇尚的道德、忠孝、仁義教化天下,他的大道思想至今昭示后人,要淡泊名利、注重人格、不求厚祿,介子推也因此成為綿山之神。有關他的足跡和歷史故事為每個游人在心中點亮了一盞人格魅力的明燈。
綿山由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奧陶系、寒武系構成,開始于19億年前,結束于4億多年前,是大地被海水淹沒后沉積的石灰巖、白云巖、沙巖等,為黃土質山地草原草甸土,主要植被為天然林和天然草地,自然植被為繁茂的針闊混交林和闊葉林,地表覆蓋率在90%以上。放眼綿山,層巒疊嶂,到處是一片醉人的綠,這在北方雄渾的大山中極為罕見,那綠色是透明的,一如早春樹木抽枝發條時的新綠,使綿山雄奇中透出秀麗。綿山方圓百里綿延起伏,古木參天綠蔭遍地,峽谷幽深,溪水潺潺。龍頭寺、大羅宮、天橋、云峰寺等古剎點綴其間,紅墻綠瓦,野花雜樹,草長鶯飛。身臨其境,恍如世外桃園,令人頓生超脫之感。綿山是生態游的絕佳去處。蜿蜒起伏的綿山,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樹種繁多。松、柏、樺、杉、柞等樹木覆蓋全山,其中尤以柏樹分布最廣。綿山還有長于懸崖絕壁之上、數千年生長不枯、酷似龍形的龍柏。此外還有虎柏、象柏、鳳柏、鹿柏以及天然柏林,組成一個仙境般的柏樹王國。綿山還有近千種中草藥材,綿黃芪更是中國黃芪之萃。最近又在綿山蘭花谷發現大面積中國獨有的珍稀瀕危植物國家一級褐花杓蘭。
 

 
綿山從開發之初就將生態、環保放在首要位置。從1995年開發以來,山西三佳新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先后投入幾億進行全山綠化、美化,從108國道到綿山艾蒿坡20公里旅游公路兩側,植樹8萬余株,形成了綠色屏障。在龍頭寺、大羅宮、天橋、云峰寺等人文建筑空閑地帶種植各種樹木60余萬株,種植各種草木花150余萬株,擺置木質花15萬余株,新增植白皮松、插柏、膠東衛矛、灑金柏、黃楊、剛竹、紅葉小柏、月季花、迎春花、冬青、丹麥草、早熟禾等,綠化面積達到整個景區50%以上。綿山坡陡土薄,常有灌木花草枯萎干死。為了提高成活率,投資300余萬元在艾蒿坡、興地村新打機井5眼,鋪設10余公里輸水管道,用四級揚程泵將水抽上垂直高度達300余米的龍脊嶺、介公嶺等高山峻嶺,對新植樹木花草定期澆灌。因此,不僅澆灌了新植樹木花草,而且還救活了不少原有瀕臨枯萎的灌木花草。在依法開發促進綠化美化的同時,也帶動了旅游業興旺。同時也吸引許多中外游客積極參與綿山景區的環保綠化活動。2000年3月,日本友人植田正治就在綿山親手種下象征中日友誼長存的長青松,為促進中日友好營造了大片青林。目前綿山的旅游開發和護林綠化正在形成良性循環。2003年2月,綿山景區工作人員無意中拍到了驚險的一幕,一只正在覓食的野生金錢豹,從水濤溝的一處懸崖落下受傷,綿山景區全力配合省里有關部門對這只金錢豹展開救治,終于使它脫離了險境。這起意外事件的發生,使人們對綿山的生態環保工作好評如潮,也使外界對綿山的野生動物資源有了新的認識。綿山最近又發現了金錢豹和野豬群。
 

 
綿山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秋季節雨量較多,涼爽宜人,六七月份最熱時,日平均氣溫為24℃,氣溫也隨海拔增高而降低。陽坡凹處溫度相對要高。年降水量在656.2毫米-621.1毫米,再加上綿山植被繁茂,森林覆蓋率高,從而很容易形成綿山奇觀——云海,使這座歷史文化名山更加神奇莫測。綿山的云,是奇妙的化妝師,為綿山增添了一份奇特而玄妙的色彩,有時分不清是云在山中,還是山在云中,山與云相依相承,為大自然勾勒出一幅美妙多姿的立體畫卷。此時如果你置身于云海,一定會分不清是天上還是人間,是幻境還是現實,給人以凌空飛躍、飄飄欲仙的感覺。
 

 
在綿山的每一處都是觀云海的絕妙之處。走進綿山,在霧鎖云封的盤山公路上越繞越高,無法看清綿山的整體輪廓和方才經過的山下的大地,只是偶爾可以從翻涌流動的云霧稀疏處看到高不見頂的峰巒和深不見底的狹谷。有時太陽又會在陰云中移出來,緊接著那藏峰埋谷的漫山云霧也神奇地迅速蒸發,綿山瞬時變得無限光明。游人在這樣的仙境中拜大羅圣地、探云峰古剎、登介公嶺憑吊,體驗著一種迥別于城市繁華的旅游休閑樂趣。穿行在綿山的山形地勢之間,云仿佛有了生命。在綿山天橋和一斗泉之間,有一座天橋,寬約1米,長約400余米,上離山頂200余米,下距溝底300余米。漫步橋上,腳下是浮云繚繞的仙境。相傳光緒年間,有人見棧道在云霧縹緲中忽隱忽現,猶如云衢直通仙境,就建了一個云衢亭,上有一副對聯“禪道成佛路,云衢通仙境”。
 

 
綿山的云海和其他名山相比有不少特別之處,這里自古就是中國道家名山,被封為仙境。時而駕臨的云霧為綿山增加了神秘的色彩,也為這里的仙風道骨作了絕佳的注解。天公作美降下了云霧,使得大道名山更加仙氣繚繞、盡顯神奇。云海中的大羅宮時隱時現,仿佛毫無根基橫空出世,使人置身于傳說中的太虛幻境。可以說云海和綿山的古建筑一道組成了雄奇的自然景觀和博大的人文精神。云海來臨之際,與山間云霧做一次親密的接觸,會讓人終生難忘。
綿山的地質構成,約開始于19億年前,結束于4億多年前,是大地被海水淹沒后沉積了石灰巖、白云巖、沙巖等;在這段時期形成的巖石、奇峰、怪石隨處可見,也就有了綿山的無峰不奇、無峰不秀說法。
在綿山三十六道彎攀山公路旁,有一處佛爺峰看似形體極似一尊佛像席地而坐,微笑著迎送四方賓朋。五龍峰說法臺是在巍巍的群山中突出的一個講堂,恰處佛家中講經說法的地方。相傳綿山空望(王)佛曾在這里給對山五條飛龍講經說法,時間一長就形成今天這樣的景觀;而在說法臺的下面有一怪石極似雄獅的面部。天橋長洞內的須彌石更為神奇,頗象一人形化石頭,據說是從古印度須彌山飛來之石,并時常在夜間顯靈發光,救護百姓;人們只要圍繞他轉上九圈,并用手摸摸他,就可以煩惱全無、獲福無量。而在綿山確有一處是“三秋見綠草,隆冬香春花”的景致。成為綿山乃至我國北方最為奇特的氣候。
 

 
綿山風景區憑借自身的地理特點與文化底蘊,開辟了北方冬季旅游的先河。綿山有著北方名山少有的暖冬氣候;素有“三秋見綠草,隆冬看春花”的說法。整個風景區山崖避風向陽,景區一月份最低氣溫只有零下5℃,是我國北方獨有的高山溫暖氣候。綿山是古老神奇、眾教相融的文化名山,它有一脈相承的大道思想和道德文化。特別是它在2700多年的歲月長河中融大眾各脈于一體,散發著迷人的光彩,千百年來登臨綿山者絡繹不絕。道家養生術是綿山近年來旅游開發出的新內容。綿山的道家養生園被譽為中國最古老的養生地,大大小小共有100余處,曾吸引了18位帝王、4000多位將相和歷史名人在此修煉得以長壽。現今綿山還留有他們的180余種養生秘訣和修行時遺留下的墨寶;已用石刻綿山萬壽圖(百龍千龜萬壽圖)展現在世人面前,被譽為華夏奇圖。近日已申報世界吉尼斯記錄。萬壽圖整個圖長約55米、高約9.8米,由272塊大小不等的青石板拼接而成;四周鑲有浮雕花邊,萬壽圖中的壽字分別用陰陽鐫刻;字的選擇從近代到古代,從帝王、將相到普通百姓的詩詞書文中收集“壽”共計10103個,福字113個,祿字110個。最大的字體2米、最小的2公分。石刻萬壽圖展示了中國書法藝術瑰麗的殿堂中,壽字藝術的博大精深,成為綿山風景區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有人曾這樣說,在綿山的歷史上,曾遭遇三次“火”,但它們的性質和意義卻各不相同。第一把火是2700多年前晉文公的一把火,把綿山燒成介山;第二把火是1940年,侵華日寇放火燒山,把一代名山燒成荒山,沉寂于世50余載;第三把“火”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威震三晉大地的焦炭大王閻吉英投資近30個億修復開發而燃起,把一世荒山再次“燒”成中國歷史文化名山。初步形成了14大景區、360多個景點,并完善了交通、通訊、食宿等一系列服務設施。
綿山北靠太原、南距臨汾,交通十分便利,南同蒲鐵路(京西高鐵)和大運高速從綿山腳下通過,而且都有出口及站點。綿山旅游區內自然風光秀麗多姿、名剎古廟星羅棋布,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古老神奇的宗教文化對中外游客具有獨特的吸引力。過去由于山險、坡陡、路窄,游人徒步進山也要半天,令人望山興嘆。從1995年開發到如今,綿山已經成為山西乃至于全國唯一四季皆宜游覽的景區,成為古往今來憑吊介子推,訪先賢、尋遺跡、過寒食清明節、上山踏青觀光的旅游勝地。游綿山妙在乘車即可游覽景區風光;十幾公里的旅游專用公路,如彩帶環繞于崇山峻嶺之間,蜿蜒起伏,盤旋而上,景區自備的40輛豪華大巴和中巴接待車行駛其中,坡陡急彎處,除設置反光鏡外還有交警執勤,指揮交通,以確保車輛更加安全地行駛。新修建的大型停車場十余處,可停放車輛5000余輛。景區內還建有十幾個綿山特色餐廳,可同時接待10000余人就餐;除了供應各式中、西餐外,還經營綿山特色的文化菜肴;從晉文公悼介子懷古思賢的寒食宴系列:蛇盤兔、子推燕、子推蒸餅、護龍鱗寒食小吃,到介公宴、文公宴、潞公宴、貞觀御宴、功德宴等;從唐太宗李世民為慶賀綿山大敗宋金剛、收降尉遲恭而稿賞三軍的秦王宴、八大碗系列,到李世民妹妹出家綿山李姑巖,留下的千古名吃“剔八姑”。
 
 
 
這些服務設施大多都建于深數百米的巖溝邊,設計新穎別致、建筑古樸典雅,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按四星級標準修建的云峰墅苑,原為唐太宗李世民朝山禮佛的駐蹕處,后來歷代均有擴建。它的主體處于上居五龍峰、背靠百米的懸崖峭壁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懸崖星級賓館。臥龍賓館位于真龍天子朱元璋之父朱五四的修行地及下榻處。整個賓館整體臥藏于深溝、懸于兩崖之間,其形酷似一條盤臥的巨龍,游人至此無不稱奇。綿山共有9座星級賓館,從普通經濟間到豪華總統套間應有盡有,共有床位2000余個,能夠滿足不同消費層次游人的住宿需求。
 
綿山之夜也是華夏一絕,蒼茫夜色之中滿山燈景懸在空中,宛如人間仙境。特別是那些以周易為主要內容的不同名稱、不同造型的天文燈圖,體現了現代科技與宗教文化的完美結合,真是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仙境在綿山。夜宿綿山,奇特的夜景別有一番情趣,置身抱腹巖中,頭上是空曠幽深的穹頂,洞外有滿天璀燦的繁星,更有松濤、流泉與風鈴、鐘聲相伴,讓人有超然物外之感,月圓之夜,在此把酒賞月真可稱為快意人生。北宋元佑四年中秋,宰相張商英來到綿山天景賞月臺前,在此遙望天際,月華如玉、清奇皎潔,宛若置身霄漢,便即興賦詩一首:“山中多香客,獨步蜂房泉。莫問興如何,披卷亦清絕。”相傳朱五四在綿山修行時,夜晚曾見一仙翁在對山賞月,兩峰形似仙椅,于是留下了仙椅賞月的傳說。另外在天橋留有神龍賞月臺、一斗泉留有敞懷賞月、云峰寺大巖賞月的美好傳說。
 
 
 
夜幕降臨,信步走在山中,眼前一座座冰雕玉砌般的玉宇瓊樓,在群山的懷抱中時隱時現,宛若一座座空中樓閣,讓人覺得仿佛置身于瑯苑仙境之中,特別是鑲嵌在懸崖峭壁上的吉祥燈圖,在靜謐的蒼穹下,熠熠生輝,閃爍著神奇的光芒。燈圖是綿山最古老習俗之一,早在2700多年前,介子推在綿山遇難后,當地百姓為紀念這位憂國憂民的先賢,用點燈的方式來表達對他的哀思。后來這種方式逐漸演變成為百姓求子、求福、求平安的習俗。為了弘揚這一古老民俗和添補游人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的缺憾,綿山風景區結合現代聲光電技術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使這一古老民俗煥發出新的生機,各式各樣的燈景和地理環境融為一體。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曾在綿山修行洞演練成八陣圖法,才有后來在五丈原軍營中設壇燃燈祭斗、拜本命星君、以祈命延生的故事;春秋介休三賢之一介子推,攜母歸隱綿山,晉文公為邀其出山,放火焚林;傳說介子推受仙人點化,在避火洞中點燈祭拜火神,逃脫此難,后介公羽化成仙,將祭拜燃燈之儀傳于后世,形成了綿山祭拜燈圖的千古風俗。綿山燈圖在儒、道、釋“燃燈”的傳統齋醮儀式基礎上,以《周易》為主要內容,把現代科技和中華古老文化相結合,把天上、人間融為一體,形成一道絢麗的迷人夜景。漫步山間,伴著奇特美麗的夜間燈圖,既可感悟仙境般的神秘氣息,又能領略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融欣賞、求知、養生于一體,令人一時忘卻人間煩惱之事。
 

 
綿山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且還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活動。社火節就是其中一種。綿山社火節是由寒食節俗活動內容以及舊時農村祭祀社神(土地神)時所表演的社戲和春節元宵節期間的民間演出演變而成。社火節期間,綿山的各條街道和場所都張燈結彩,跑旱船、舞獅子、抬花轎等民間活動齊聚一堂,再現一個紅紅火火過大年的熱鬧景象。綿山社火節是晉商社火活動的發祥地,也是晉商社火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的春節前夕選一個祥和、吉利的日子,舉行一個隆重的開幕式。標志著綿山社火節的正式開始,時間為期一個月。去綿山參加具有民俗風情的社火節,在那里您能看到最具有民俗特色的晉商社火、民間剪紙藝術、面塑絕活、富有山西民俗色彩的娶新娘儀式、皮影戲等豐富多采的社火活動。除夕之夜,僧侶們帶領游人撞響了迎新歲鐘聲,放鞭炮接神,祝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新的一年里好運連連。
 

 
社火節期間,能請當地的掛鈴高手掛鈴祈福是一件吉祥的盛事,飛人絕壁掛鈴是綿山的古老習俗,協助者先把繩的一端固定在巖壁頂,將掛鈴者用繩子系牢從上方放到半空,之后,掛鈴人憑借前后晃動的力量悠進洞中,用鐵勾勾住山壁、打楔系鈴。掛鈴人操作完畢后,上方的協助者再用繩子把掛鈴人放到地上,整個掛鈴場面驚心動魄,令人嘆為觀止。相傳掛鈴的習俗還是從唐太宗李世民時開始興起的。古唐營唐王李世民巡游也是社火節的重要內容,聲勢浩大的皇家儀仗、啟建金貴齋的場面、威風氣派的唐太宗鑾駕,與古唐營遺址相映成輝,展示了綿山深厚的歷史文化。春節期間,綿山道侶在大羅宮為前來祭拜燈圖的廣大游客信眾設吉祥燈壇,在燈壇前焚香禮拜,在自己所求的、相應的燈圖前點燃明燈,上表祈福、祭拜本命燈儀,可護佑自己來年順遂、趨吉避兇;祭拜玄壇黑虎燈儀,可為自己求得財路暢通;祭拜天尊地卑燈儀可使企業興旺、員工團結、事業發達;祭拜天橋的南斗、北斗燈儀可為自己和家人消災解厄、祛病驅災、增福增壽。社火節活動期間,景區還安排有豐富多彩的各種當地民間社火表演,如:點旺火、舞龍燈、游九曲、坐花轎等,熱熱鬧鬧的綿山民間社火,展現了極具傳統特色的風俗民情,長期生活在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的游人可以在綿山賞花燈、玩社火、觀綿山秧歌、聽震天鑼鼓的同時,回味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感受這里豐厚的人文歷史文化氛圍。
龍頭寺原名塔巖頭,因巖下黃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因唐太宗李世民來綿山朝山謝雨時,見雙龍顯靈而改為現名。龍頭寺是進入綿山游覽的門戶,現有關帝廟、南天門等景點20余處。外形精美的龍門石牌樓位于出入龍頭寺的要隘,是綿山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民間有“鯉魚跳龍門”的吉祥之語,經過這里,前程定是風光無限。綿山之旅也就有了一個好的開始。綿山明道壇是中國最早弘揚大道思想的殿堂,也是古人教育后人的道德教育基地。此壇原為晉文公紀念賢臣介子推所建,意在告誡后人要遵道行德、濟世利民。后來北宋宰相文彥博令人加以修復,供奉天、地、君、親、師之位,并陳列有晉文公、唐太宗等歷代先賢的警句和墨寶。除明道壇,龍頭寺還有很多景點能夠反映綿山古老的宗教文化,也表達了古今賢者勸人為善的美好心愿。地宮建筑群主要表現的是陰曹地府里的情形,包括普救殿、賞善司、罰惡司、鬼王堂等。在這里可以看到十帝閻王、牛頭馬面、判官、黑白無常的彩塑,這些彩塑形態各異,饒有趣味。使人在娛樂休閑的同時,接受了一次宗教思想的洗禮。另外,龍頭寺記載有許多關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傳說故事。唐武德三年春,李世民與劉武周部下在綿山下雀鼠谷大戰受挫,突然天上金鼓轟鳴,從唐軍后面殺出108條白衣白甲的好漢,他們個個勇猛無比,經過一陣廝殺,擊敗劉軍后,化為108條白龍飛向綿山,李世民便塑百龍壁以紀念此事。李世民登上皇位后曾來綿山謝雨,遇雨回鑾經過此地,被綿山的旖旎風光和寺廟的祥和氣氛所吸引,便賦詩一首:
“回鑾游福地,極目玩芳晨。梵鐘交二響,法日轉雙輪。
寶剎遙承露,天花近足春。寂爾真仙境,超然離俗塵。”
 

 
賦詩亭的下層有李世民石刻像,上層有李世民、魏征、尉遲恭塑像,皆為唐宋風格。龍頭寺景區還建有雷祖殿、真武廟、關帝廟,千百年來香火不斷。相傳,李世民大敗劉武周是得到真武大帝和關圣帝君夢授軍機,為感神恩,李世民稱帝后,在此地修建真武廟和關帝廟,為避神諱,只取諧音,定年號為“貞觀”。
龍脊嶺是中國最古老的養生地。傳說龍脊嶺以靈秀之氣吸引了眾多仙家圣人,因位于兩峰交匯、形似龍的脊背而得名。介子推母子的巨型塑像是龍脊嶺上最醒目的標志。介子推被封為綿山之神后,為了紀念這位先賢,北宋宰相文彥博在此建造了介子推母子塑像,以弘揚他們的高風亮節。介子推母子塑像高9.9米,造型古樸典雅,生動地再現了介子推母子的氣質和神韻,是綿山的標志,也是介休的標志。
 

 
道家養生是龍脊嶺景區主要特色,如今景區里有彭祖、華佗、漢鐘離、呂洞賓等歷代仙家的修行洞13個,各修行洞都立有石碑,各養生功法都有簡明生動的介紹。嚴冬來臨的時候,龍脊嶺上依然溫暖如春,是冬季旅游的絕佳去處。彭祖是傳說中著名的老壽星,傳說他在成仙之前曾經游歷綿山,見這里山環水繞、紫氣蒸騰,便在此凹崖下打坐。一日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他正在打坐,忽然覺得身后有一股神力,接著就聽到了山崩地裂之聲,回頭一看,原來的小凹崖竟然變成了一座大崖,而他可以做到抬手風起、揮手雨落,并得到了返老還童之術。后來當地百姓也常來此祭拜,以求長壽;呂洞賓是八仙當中影響最大、傳聞最廣的仙人。傳說呂洞賓黃梁一夢醒來之后,拜漢鐘離為師,他倆結伴游到綿山,見這里仙霧繚繞、紫氣東升,于是入山修道,呂洞賓就是在龍脊嶺上的一個洞里閉關修煉;華佗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為拜訪高人名士,他走遍名山大川,最終在綿山發明了一套既可治病又能強身的五禽戲,成為一代名醫。
自春秋以來,在龍脊嶺修行成真的仙人弟子數以百計,在這里養生過的18位帝王平均年齡都在80歲以上,并留下了百歲秘訣養生歌等13篇養生法,還有90多塊展示養生秘訣的碑刻。據后人統計,有史以來共有4000多人在龍脊嶺修煉得以長壽。傳說中在這里修煉的仙人們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風云、御飛龍。傳說固然不足為據,但龍脊嶺之所以被歷朝歷代的人們看作養生修煉的圣地,除了這里風光秀美、巖洞眾多,給人以十足的靈氣之外,還有不少科學依據。龍脊嶺遍布天然林和天然草地,松柏蒼翠,是天然的氧吧。這里柏樹、柏葉、柏子被稱為仙藥,現代醫學證明,他們的確有安神補腦、清熱敗毒、軟化血管的功效,也許這才是在此養生的人們長壽的真正的秘訣。
十一
綿山文化千百年來一直被人津津樂道,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經孕育了許多美妙的神話傳說,行走在綿山就好似在傳說中漫步,自然造就的奇妙景觀和神話傳說相輝映,是綿山的一大特色,這一點在峰房泉景區尤為明顯。蜂房泉又叫圣乳泉,是天下獨一無二的懸泉。在一處高百米、寬約80米的絕壁上,倒掛著數十對大小不一的石乳,石乳上長滿碧綠的苔蘚,每逢春夏時節,上面還會開著一些紫色的小花,這便是苔花。清袁枚有詩贊曰:“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花隨風搖曳,自歷史深處開放,為圣乳泉憑添了幾份情趣。石乳長年滴水,如珍珠斷線,滴入池中叮咚作響,宛如琴弦彈奏出的山水清音。無論天旱雨澇,從不斷流。據說石乳五十年才能長成,而且都是成雙成對。千百年來,三晉百姓把蜂房泉水奉為圣水飲用,據說可以醫治百病。相傳當年介子推歸隱,背負母親二人走到此處,口渴難忍,坐在絕壁之處發愁,五龍圣母出手搭救,使絕壁上憑空生出幾個石乳,滴水如注,落地成泉。后人在此修了五龍殿,答謝五龍圣母送來甘冽泉水滋潤萬物,降福于人間。
 

 
在蜂房泉周圍還有望峰門、五龍朝母殿、三皇閣、八仙洞和媽祖廟等多個景點,每個景點都有典故,他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大的蜂房泉景區。望峰門又叫吊橋門,鐵門洞前原有20米深的溝壑,上面架有門板吊橋,左邊為千仞絕壁,右邊為萬丈深淵,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水滸傳》中就曾記載了田虎在此與官兵對壘的故事;媽祖殿是一個在我國北方地區罕見的廟觀。綿山的媽祖殿有一段美麗的傳說。明清時期,介休范家經營海運,成為著名的晉商。有一次,范家的船隊出海遇上了海嘯,危難之際,媽祖顯靈,頓時風平浪靜。為紀念海神的恩德,祈求行船平安,范氏家族在綿山修建了媽祖殿;明朝正清年間,來自東、西、南、北四海的四條蛟龍在介休興風作浪,危害百姓。正在危難之際,四海龍王化作四條金龍,收服了四條惡蛟,為老百姓免除了災禍。后人便在綿山修建了四海龍王殿,并在碑記上加以記載;綿山自古以來就盛產獼猴桃,傳說綿山圣母每年都要舉辦獼桃會。八仙洞建于元代,里面供奉著東華大帝和八仙。據傳,介休道人梁志通曾在洞口聽著東華大帝給八仙講經,于是在洞內塑像供奉。
十二
與宗教相生相伴的是建筑廟堂、樓閣、亭臺,殿宇,都成為綿山的醉人景致,但是要說到集道家文化與建筑文化之大成者,那就非大羅宮莫屬。綿山大羅宮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道觀建筑群,它依山而建,明四暗七、十三層仿古建筑,建筑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層樓疊閣、氣勢恢宏,被中國道協會長閔智亭稱為“天下第一道觀”,可以與西藏布達拉宮媲美。以大羅宮為中心的綿山十里宗教文化游覽區,從古到今煙火旺盛。在歷史記載中,已找不到大羅宮的始建年代,早在西漢漢文帝時期,大羅宮就已經頗具規模,當時稱為大羅觀。唐開元年間,李隆基禮拜綿山并重修大羅宮,后來北宋宰相文彥博再次加以修復,明清以來,大羅宮屢廢屢修,最終還是毀于戰火。現在的大羅宮是在原址上進行恢復擴建,使這座盛極一時的道家圣殿終于恢復了往日的雄壯繁華。
 

 
大羅歸來不看觀。道學認為“三清天上曰大羅”,大羅宮是道家的最高境界。綿山大羅宮包容了道家完整的思想文化體系,游人在這里可以穿越時空隧道,全面了解道家兩千年的發展興衰的過程。大羅宮內供奉從無形、無名、無上到三清四御及道家的全部神靈。眾妙堂、崇賢館和藏經閣內所藏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歷史文化精品。眾妙堂是彩塑藝術的殿堂,這里陳列著唐、宋、元明各個時期神、佛像三百多尊,歷代彩塑之多堪稱全國之最,被文物專家稱為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的瑰寶;崇賢館是陳列歷代皇家文書最多的歷史名人展廳,有晉文公、唐太宗、唐玄宗的圣旨、詔書幾十道,還有張良等歷代名人的詩詞以及保存下來的相關實物,藏品頗為豐富;藏經閣也叫墨華軒,是全國風景區中藏書最多最全的地方;大羅宮講經壇是道士集會和講經的場所,《道德經》在這里扮演著重要角色,壇內墻上懸掛著由全國百位書法名家書寫的木刻《道德經》,材料全部選用進口紅木,總共108塊,面積達3百平方米,被譯為多國文字并稱為華夏奇書,金碧輝煌,場面蔚為壯觀。
 

 
2002年5月,曾在這里舉行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道家活動——羅天大醮,有香港、臺灣、南朝鮮、新加坡等國內外20余家經團共同祈禱“世界和平、祖國統一、國家昌盛”。在過去的千百年里,大羅宮主持有祈禱國家興盛的大型活動,還有祈禱家庭幸福和個人前程的小型活動。現這里有2000多種祈禱的表文,游人贈送的帳、幡有4000余條。前來掛鈴、掛燈的有1000余人。從古至今,方圓百里的百姓都喜歡來綿山瞻禮大羅宮,三六九祈禱、初一、十五朝拜者甚多。
十三
綿山天橋是一處長400余米、寬不足1米的世間奇特的云中棧道。上離山頂200余米,高出云表,下距溝底300余米,懸于半空。多云天氣漫步橋頭,人從橋上過,云在腳下涌,平步青云、飄飄欲仙的感覺油然而生。傳說這里是太上老君修行煉丹的地方,一條玉龍在此盤旋護法,后來就化作天橋長龍在此駐足懸壁。景區內有神兔相助高僧志超通過斷崖的神奇景觀,有中國最險絕的軍事要塞石勒寨和唐太宗李世民為感恩太上老君所建的洞神之宮。正殿有“三洞大教主”之一的神寶君塑像,兩側為“南北五祖”“七真人”及眾仙殿。橋下長洞內塑有老君歷世應化身,以及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家的造像。真武殿、天蓬殿、三官殿、水母殿、二郎神殿塑像均為唐宋風格。漢高祖劉邦的謀臣張良、輔佐劉備三分天下的諸葛亮等都曾在這里打坐修行。古印度須彌山飛來之石——須彌石,月圓之夜能折射出一鉤彎月的寶月泉更為神奇,令人神往。
綿山地勢險要,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后趙皇帝石勒曾經在此按營駐兵。開發之初,山西三佳新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對原來的天橋古道加以大規模的修繕,使之成為三面環繞的棧道營寨。石寨始建于晉惠帝永嘉年間,它依山而建,前方是深淵萬丈,后方的溝壑縱橫,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再加上三道防線,迷魂陣、吊橋門構成了固若金湯、堅不可摧的堡壘。石勒寨在中國營寨歷史上以險絕而著稱,歷經風雨巍然屹立。寨內陳列有當年演繹的八卦陣、兵書、兵械、文書以及復興天下寒食節的詔書,并有后趙皇帝石弘上綿山所鑄的石勒像等歷史珍品,整個營寨完整地再現了兩晉時期的軍事文化。
天橋的建筑群可分為三層,下層有一座煉丹爐,相傳是太上老君在明洪武年間為驅除三晉瘟疫煉制神丹所用;中層建筑主殿是洞神宮,唐太宗李世民把老子尊崇為李唐王朝的先祖,認為他取得天下是“君權神授”。道學里又說,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李唐王朝尊崇老子為仙祖,太上老君自然就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因此,唐朝的歷代皇帝就多次對洞神宮加以大規模的擴建;最上層是天橋長洞,唐貞觀十五年,李世民來綿山謝雨,為感恩先祖指點,敕命在此修建天橋長洞,并塑有太上老君十五世應化像。
十四
一斗泉,是一處天然生成的斗形水泉。相傳很久以前,綿山缺水少樹,玉清元始天尊云游到此,用拂塵蘸東海之水點了幾點,頓時變得滿山翠綠。最后的一滴落到一斗泉處,便成為此泉。為感念天尊庇佑蒼生的恩德,后人在此建洞真宮,為天寶君的道場。殿內供奉有元始天尊以及東、南、西、北四方各八天上帝共三十二天。該處景點還有象鼻山、鹿橋、固山石等,記載了高僧志超擇地綿山時山搖地動、猛虎追趕,白象、金鹿、仙鶴幫其脫險的神奇故事。
道學中認為三清是由玉清、上清和太清共同組成道家的最高神靈。洞真宮是玉清元始天尊的道場,主要供奉元始天尊。玉清元始天尊是最高信仰“道”的化身,在三清中地位最高。他頭罩圓光、手捧混元珠,象征天地未分陰陽未判的無極狀態。兩旁是金童,兩側為上宰和上相。洞頂懸塑意為混元之氣化生五色祥云。祥云中左為盤古開天地,右為女媧補天。在天地未開之時,宇宙呈雞卵之形,盤古孕育其中。他上仰盡收天精,下俯飽飲地泉,漸漸長大,但眼前一團漆黑,沉悶中左手摸到一根霹靂神針,右手摸到一把開天辟地斧。他揮動雙臂,針擊斧鑿。不知過了多久只聽一聲巨響,宇宙上下分離,上方輕氣升而為天,下方濁氣沉而為地,從此孕育了萬物。女媧為拯救蒼生,在此熔鑄石爐,煉就五彩石,將天補好。女媧煉石補天,功勛蓋地。
洞真宮的始建年代不詳,隋、唐時期初具規模,相傳唐高宗李治曾在綿山朝拜后才得以既位,此后下令對洞真宮加以重新修建;在一斗泉也留下了許多修行者的足跡,其中唐代的李淳風和明代的劉伯溫,都曾在此觀星象、演習八卦,深得道學的精教,也在乾坤洞里內留下了足跡。
綿山自古就是佛、道相融的名山。該景區就有兩座在佛家和道家都有一席地的寺廟:文殊殿和普賢殿。文殊菩薩又稱文殊真人,是智慧和勇猛的象征,能夠除一切無名煩惱;普賢菩薩又稱普賢真人,是賢善吉祥的意思,也是真理的象征。
十五
朱家凹的故事大都與大明朱家王朝有關,明太祖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曾云游四方,來到綿山見這里山清水秀,便在此修行,祈禱天地,得到靈寶天尊的點化,后來他的兒子朱元璋果然當了皇帝,朱五四死后便葬于此,以后朱家子孫不斷來此膜拜,這樣朱家凹的名字也就聞名于世。朱元璋稱帝后,認為是天尊顯靈的結果,便派自己的十七子朱權前往綿山修復洞玄宮。現在的洞玄宮是在原址上擴建。大殿內正面供奉上清靈寶天尊,又稱太上道君,是三清中的第二尊神。他頭罩圓光、目蘊玄機、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征天地初開、陰陽初分的太極狀態。石窟里的靈寶天尊像高6米,大殿頂部是造型精美的懸塑,左側為夸父追日的故事,講述巨人夸父拄著桃木拐杖追趕太陽,一直追到函谷關,太陽即將落山,夸父一急,便扔掉拐杖,撲向太陽后,立即被溶化,他的拐杖變成桃林,骨骼化作山川大地,毛發胡須生成草木,血脈匯為江河湖海,五臟形成五岳;右側為嫦娥奔月的故事。出正殿回頭仰望,山勢猶如四扇屏風,后有一張龍椅,兩邊山壁左右外伸似龍椅的扶手,真是一個風水寶地。另外朱家凹還供奉十方天尊、三茅真君、北天師、陳摶老祖、三豐祖師。明世宗朱厚熜上綿山祭祖,因篤信道教,便命人摹刻王羲之一筆而成的“道”字。此字筆走龍蛇、似道似弦,暗藏道之玄機。綿山一帶民間流傳有“上禱天、下禱地,禱得朱元璋稱了帝”的說法。相傳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就是在這里跪拜祈禱。后朱元璋派十七子朱權來綿山朝拜,定名為祈禱臺。朱家凹獨秀峰是觀賞綿山風景的絕佳去處,它一枝獨秀聳立于群峰之間,登頂眺望,目光所及之處,朱家凹雄偉的建筑、四圍滿山的翠綠、綿山十里畫廊盡收眼底。
 

 
十六
云峰寺又叫抱腹寺,因上方突出似檐、下部凹回、腹中空蕩形如兩手抱腹而得名。抱腹巖是一個高約60米、長約180米的巨形巖洞,其腹之大,可抱兩百多間殿宇、館舍及一兩萬名游人于腹內;抱兩千多年歷史文化于其間,堪稱“天下第一巖”。抱腹寺始建于三國曹魏時期,據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抱腹巖坐東向西,分上下兩層,上層是兩個直角排列的大巖洞,很象磚券的“無量殿”,路斷處有木棧道相鉤連。拾階而上,舉頭仰望,殿宇鱗次櫛比,木棧道蜿蜒回旋,猶如空中樓閣。這里主要景點有毗盧殿、五方佛殿、玉皇閣、空王殿、五龍殿、迪公洞、鸞公洞、五龍松、鐵索嶺、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處等40余處。
 
 
 
抱腹巖更引人注目的一處景觀是巖洞頂壁的無數個鳥洞和懸掛著的銅鈴,抱腹巖掛鈴為綿山一絕。相傳抱腹巖掛鈴始于唐太宗李世民,唐貞觀十二年長安大旱,李世民向綿山求雨,綿山佛祖志超顯靈,長安一帶普降甘霖,為感謝綿山佛祖志超,李世民率眾臣朝山拜佛。君臣抵達綿山時,志超已圓寂歸西,李世民仰天長嘆:此行空望佛矣。為了感謝志超佛恩顯靈,李世民命人在抱腹巖上掛了銅鈴,以還其愿。后來這種習俗一直延續至今。與此同時,李世民又下旨在此修建志超包骨真身殿;因殿內所有構件,包括臺坐、斗拱等均為石雕,后人又叫石佛殿。現在的石佛殿均保持了當年建筑的風格。
 

 
從抱腹巖沿云梯下行約四五十米,即到達棋盤洞。洞旁有唐開元二十年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古碑高九尺,寬、厚各一尺,碑文全是隸書,共1200字,字體古樸剛勁,是唐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也是研究初唐時期政冶、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的珍貴史料。碑的兩側立有唐、宋、元、明歷朝歷代名人題刻。最引人注目的是唐開元年間太子賓客賀知章的百字詩(全唐詩記錄賀知章19首詩,綿山發現第20首詩),百字詩稱贊綿山的奇險和抱腹巖的神奇。明末清初的大學者傅山游歷綿山留下聯語贊嘆:“閱名山多矣,無如此石凌空,生成的一片袈裟,十方圓蓋;瞻佛像巍然,自有真神出現,修煉來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形象地描繪出抱腹巖的奇特為世間絕無僅有,這里所供奉的真神、真佛,是其他名山所不可比擬的,真可謂人間仙境。
十七
從鐵索嶺攀援而上便是五龍躔景區。五龍躔,因五龍聽空王佛講法飛升時山頂留下的溝壑而名。主要景點有通天云衢、空王靈應臺、五龍松、五龍峰、上方院、正果寺等。空王靈應臺是李世民謝雨拜佛時,見天空閃現“空王古佛”,便御賜刻在此而名;上方院是抱腹寺上院,為北魏高僧曇鸞來綿山修行的寺院,建于懸崖之上,始建年代不詳,后毀于戰火。北宋詩人皇甫韶有“寺樓今不見,唯有五樓高”的名句可證。院中有彌勒殿、觀音殿、三大士殿、送子娘娘殿、五龍殿等;通天云衢為“之”字形棧道,懸于絕壁,有440余級臺階,長300余米,為綿山一絕。春日登此棧道,看山花綻放,頓感心曠神怡;夏日登此棧道,觀松柏蒼翠,常有彩虹從溝間騰起;秋日有綿綿薄霧蒸騰,云隨風飄、風隨云轉;冬日雪霽,一派蒼茫、天地相連。光緒年間,有人見棧道在云霧中忽隱忽現。猶如云衢直通仙境,古色古香的云衢亭上,有一副對聯:“直上造云簇,憑虛納天籟。” 
 
 

 
綿山正果寺,被考古專家稱為世界奇跡,供奉有唐宋十二尊包骨真身像,雖歷經千年,真身像骨架仍完好無損,泥塑脫落處可見所包真身的手指骨、腳趾骨、頭蓋骨。是研究綿山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物。真乃 “真山真水真人修成正果,古巖古洞古佛煉就金身”。唐開元七年,60歲的秘書監、詩人賀知章攀鐵索嶺的鐵索到達上方院,拜包骨真身塑像后,感悟到此處松柏蒼翠、祥氣繚繞,難怪綿山歷代高僧、高道都在此打坐成真,便應僧人之邀,將此處提名為“正果寺”,意為修成正果之地。現正果寺分為西殿、中殿、東殿三個大殿,這些真身像都是空王佛的弟子,至今已是第33代。他們分別是唐代的思本、性慧、性添、海澄,宋代的禪化、立謹、智元、法信,明代的一空、云鶴、明月、明亮。這些真身像保持了圓寂時的原始形態,神態自若、身體微曲、樸實無華、栩栩如生、筋骨不斷、靈魂不散,代表了當時的塑像風格:破靜為動、寓動于靜,堪稱古代雕塑藝術中的典型精品。這座有真道、真僧的正果寺,給善男信女們的朝拜,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十八
 

 
綿山之美在于巖溝,綿山之秀在于泉水,綿山之趣在于巖溝與泉水兼備的水濤仙溝。溝前說法臺蒼翠如黛,聳立于兩山之間,環繞于澗水之中,夏秋季節常有彩虹升起,景色之美,如詩如畫。十里仙谷,大大小小的瀑布有百十余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所稱的綿山石桐水,千回百轉,飛流激蕩,形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瀑布,有如鑲嵌在茂林和蘆葦叢中的一串串碧玉,使人如置身于撲朔迷離、神奇莫測的南國水鄉之中。沿水濤溝逆流而上,不僅可以看到一幅幅形態各異的瀑布,還可以了解到好多美麗動人的傳奇故事。沿溝主要有五龍峰、舍身巖、仙童坐龜、二龍戲水、天來居、恐龍群、知章醉酒、樂天草舍、七星仙橋、抽刀斷水、先天八卦、群仙拜月、蓮花峰、無字碑等30余處景點。在這里有瑞典國王古斯托夫六世神泉浴的歷史遺跡,有金代書畫家馬天來讀書時留下的牛角掛書雕塑。五龍飛瀑落差80余米,跌落于五龍深潭。傳說當年大禹治水,晉陽湖水干涸后,龍母便攜五個兒子來這里定居,五龍潭便是五龍常來戲水的地方,潭水清澈見底。人們在飽覽山水秀色的同時,也可以在此垂釣。唐朝詩人自稱“煙波釣徒”的張志和,于天寶九年,曾在水濤溝溪上獨釣,留下了“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千古名句。其志不在魚,在于綿山之山水。與他志同道合的人還真不少,賀知章在游歷綿山時,見到水濤溝勝景,也禁不住詩興大發,吟出“常見門前濤溝水,不思他山盡湖泊”的千古絕句。水簾洞府是天下修性養氣、辟谷成真第一洞。洞口飛流如練,洞內可容三四十人,為歷代高僧、高道辟關、辟谷的修煉場所。
 

 
古人認為水濤溝是拜神仙、游仙境、得仙氣的仙溝。而今天的專家考證,水濤溝由于植被茂盛、草藥遍野、溪瀑成群,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很高,是普通地區的3倍左右,人在這種環境中長期生存,免疫力可增強1到3倍。被稱為“天然森林氧吧”。這一特色在夏季尤為明顯;當溝外溫度高達35度以上時,溝內卻只有25度左右,成為我國北方的避暑圣地。
 

十九
棲賢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線天的狹谷。據地質專家稱,此谷早在25億年前生成,一條狹長的深溝,是天然大理石由水流沖刷形成的奇巖巖溝,構成了溝谷幽深、九曲一線、仙泉千支、泉流如注、仙跡頗多的仙谷。棲賢谷九曲之奇,是奇在峰怪石異、千變萬化。第一曲“月芽峰”,第二曲“葫蘆峰”,第三曲“羅漢峰”,第四曲“駱駝峰”,第五曲“兔耳峰”,第六曲“雙龍峰”,第七曲“金蟾望月峰”,第八曲“龜猴朝圣峰”,第九曲“仙人攬勝峰”。各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走在蜿蜒數公里的峽谷中,十余架天梯和索橋,有的凌空飛架,有的直插云霄。人在索橋上,索橋隨人的步韻上下顛簸,有一種水上行舟的韻味。峽谷中時而有清風吹過,風吹橋動,橋擺風生,一派悠然自得的情景。

 
相傳,介子推母子就是攀爬棲賢谷,而后到達歸隱之地。在這里,介子推母子留下了很多美麗的故事。超凡洞是一個洞口僅能爬進一個人的石洞,洞腹內可容納四五人,相傳當年介子推攜母踏上歸隱之路時,走到這里正依石小憩,突然狂風大作、雷聲轟鳴,急欲尋找一個藏身之所,危急之中眼前一亮,發現了這個洞口,母子二人先后爬了進去,一進洞便打起盹來。朦朧中覺得自己似乎掉進了萬丈深淵,繼而又騰空而起,等他們抖擻精神爬出洞來時,感覺身體已輕松了許多。原來他們在洞里已脫去凡胎轉成仙體,后人便把此洞稱作超凡洞;龜象石是文殊廣法天尊點化介子推母子時留下的遺跡,“龜象”是“歸向”之意,順著天尊的指向,可以找到介子推當年的歸隱之地。
 

 
先賢的歸隱吸引了無數后來人到此探幽訪古,他們經過艱難跋涉來到這里,由衷贊嘆介子推母子的高風亮節。在此幽深的峽谷中,我們可以找到晉文公苦苦尋賢的足跡,也可以看到唐太宗李世民虔誠于術藥的步履。還有蝴蝶窩,每年都有各種鳥獸來此聚合,喜迎游人賢士的到來。
 

 
二十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從西漢劉向著《列仙傳》開始,介子推便被奉為道家之神,介公嶺便是介子的隱居地、焚身地和享祀處。穿越棲賢谷,經過六丁六甲護介子的棧道,登上介公嶺。這里四面環山、前溝后川、左泉右谷,這里松柏蒼翠、山花爛漫。雨霽,云霧蒼茫,在此觀云海,如海市蜃樓、萬馬奔騰。千百年來人們稱介公嶺為風水圣地。介公嶺主要有神仙石林、一掌山、呼介石、子母石、蓮葉泉、如意泉、避火洞、柏樹嶺、懾神石等主要景點。魚龜山,諧音于歸,是介子推的歸隱處;思煙臺記載了晉文公焚山、有白鴉繞煙而噪、使火不能焚的故事。哀號坡、足下亭,講述著晉文公面對枯木余煙、用燒剩的木頭制成木屐穿在腳上,呼“足下”頓足哀號的往事。沿2000級石階而上便是柏樹嶺,這里古柏拔地參天、郁郁蔥蔥;介公墓就在柏樹林的中央地帶,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肅立墓前,緬懷這位憂國憂民、功不言祿的先賢,頓覺有一股大氣沉蘊于胸。
本文鏈接://parqueacualago.com/article/luyou/2021/09/836.html
上一篇:蒙山大佛
下一篇:神奇懸泉圣乳泉
相關圖集
相關文章
游晉祠花塔稻田公園
辛丑年冬季,時逢周末,我約好友去晉源區晉祠鎮花塔村觀賞稻田,風雨也不能阻擋我們的熱情。走過了花開花謝的季節,斜風細雨中,飄落的樹葉像一只只金黃的小鳥,上下翻飛。稻田... 旅游 2022-01-02 22:12:20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說不清多少次了,一有點時間就想往河邊跑。周末的下午,沿御河東路南行,想看看桑干河冰凍的樣子。車外右邊的御河,河水在寒冬中已停止了奔跑的腳步,夏日的激情在河面上凝固成... 旅游 2022-01-02 21:01:35
西侯度遺址
西侯度遺址(第三批國保)位于山西省芮城縣風陵渡鎮北10余公里處,1959年首次發現,1960年專家再次調研,推斷屬“早更新世”文化。根據大量歷史文獻記載和考古論證,西侯渡遺址... 旅游 2019-07-05 18:03:03
大禹渡
大禹渡黃河風景游覽區位于中華民族發祥地河東大地,地處秦晉豫三省交界處的芮城縣縣城東南黃河之濱,依崖傍水,風景宜人,占地面積450余公頃,具有悠久的歷史遺存和故事傳說,文... 旅游 2019-07-05 17:57:48
永濟普救寺
永濟普救寺旅游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山西省十佳旅游景點,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景區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臨壑,惟東北向依塬平展... 旅游 2019-07-05 17:51:57
财神网-彩票直通车 彩88手机版下载_彩88手机版下载 彩88_彩88「官网彩票直通车」 彩88-欢迎您 彩88-彩票直通车 彩88-Welcome 购彩之家|平台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