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直通车

推薦 新聞文化評論演藝院團文物特產鉤沉非遺汽車藝苑歷史娛樂畫家書法家旅游游記收藏美食
億點網 > 藝苑 > 正文

“世紀回望”­ 山西美術百年(三)

發布時間:2022-01-09 08:54  |  來源:億點網  |  作者:王學輝

民國初期的山西美術家

民國以來,山西晉商富賈多在國內各地經商,也引進了不少當時國內書畫名家的作品,豐富了山西的美術作品藏量,也促成三晉畫壇之繁榮。當時的三晉畫壇,以太原、晉中、襄汾、晉城等地最為活躍。聲譽較突出的當數趙鳳瑞、李鐵如、陳鳳標、梁曉峰、李逸、李模、常贊春、柯璜、郭翰丞、趙鐵山、趙延緒、郝學儒、王彪臣、張友椿、衛天霖、李友芝、吳子超、鄧相唐、劉子鄰、原石民、董壽平、魏明亭、段體禮、力群等人。此外,光緒年間賈萬琳的山水畫《西湖十二景》極見工力;陵川人楊長森工山水,李文藻、楊舒善畫;沁水人王國賓于書畫無不精妙;高平人李東海、邵繡文、馮德延、崔貫青等人以善畫山水、花鳥著稱;陽城的民間畫師馬占元特別工于神仙畫,縣內的庵觀寺院,隨處可見他的作品;沁水人張書云以畫花草羽毛見長,曾參加省城國畫展覽;郭心敬、王奇如亦工于國畫。蒲縣最有名的畫師為李雨田、張效良二人。李雨田,民國13年(1924)后,和張效良一道為東岳廟作畫,其擅長古代人物肖像及故事人物繪畫,現存作品有東岳廟樂樓左壁畫十二幅。張效良,蒲縣克城鎮人,16歲時拜師學藝,20歲被聘為東岳廟畫師,現存作品《封神演義》 《三國演義》畫集。襄汾也人才輩出:關慶豐,字登五,祖居唐公堡,自幼喜愛畫畫,臨習名家作品,遂成扎實功底。山水近四王氣息,又有自己風格,人稱自為一家。賈志言,茍董人,字百熙,專攻花鳥,后習油畫,20世紀30年代在天津賣畫,后客逝天津。張湘,字洲,號汾崖逸士,大張村人,長于米點山水。1936年柯璜及當時明賢推薦其畫,作品獲晉綏物產競賽獎。梁培芝,陶寺人,字紫階,善山水,宗芥子園畫譜,著新意。其弟培萱,善小篆,工金石。忻縣城內南街的殷天明,繪畫、雕塑皆佳,城隍廟山門外的一對泥馬,就是他雕塑的。繁峙人陳芷青擅畫花鳥,作品多有刊載。清末平遙城內有漆器鋪十四家,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漆器大師名叫王春。王春大師繼承了平遙漆器的全部傳統工藝。在王春之后,又出現了閆道康、馬永富、趙學林三位漆藝大師,時稱平遙漆器的狀元、榜眼、探花郎。到了20世紀初,平遙城出現了合成泰﹑晉源亨、京元通、公仁泰、富誠泰等多家漆器鋪,漆器藝人隊伍發展到300多人,其中以富誠泰漆器鋪的名望最高,因為富誠泰出了一位平遙漆器藝術的集大成者——漆藝大師喬泉玉。靈丘美術界出過不少名人名作,如民國初年王莊村王九圍的山水畫、劉莊村劉書壽的《墨牡丹》、1924年北水蘆村馬九高的壁畫,都是頗有影響的作品。

閻錫山自幼未能領略到母愛,最可憾的是母親連小小的一張照片也未留下。因此,為其母親曲月清作一幅肖像就成為他平生的一個夙愿。辛亥革命后,閻錫山做了山西都督,為母親作像的愿望隨之更加強烈。據說,他曾延請過一些畫師為其母作過像,但倶不理想。當代山西著名畫家趙延緒先生也曾為其母曲月清畫過像。然而,畫得最成功并為閻所鐘愛的當屬劉石生(五臺河邊村人,現屬定襄)為其母畫的像了。劉氏與閻是同村鄰居,住在對門及世交,又是閻的屬下,對閻氏家族有著較深的了解。加之,劉石生在書畫方面頗有造詣,因此讓他為其母畫像再合適不過。

民國25年(1936)秋,劉石生因病回河邊休養,閻即令其在休養期間為其母畫像。畫像難,難在一個“像”字上,況且是為一個故去近五十年的人作像,那就更難了。劉首先搜集有關資料,將閻的照片和其外祖父、外祖母、舅父、表兄的照片收攏,又遍訪街坊鄰里中的古稀、耄耋老人讓他們指出其母與這些照片中的相似之處,了解她的行為舉止和相貌特征,然后下筆做草稿。每做一幅草稿,隨即征詢眾人的意見,直至眾人都說神形酷似為止。這樣的草稿竟作了數十幅之多,直至成像時,歷時數月之久。像成之后,閻大喜,隨即命人翻印復制,原畫像仍交劉保存。嗣后,閻又讓吳紹之送去山西省銀行紙幣五百元作為潤資。抗日戰爭爆發后,閻錫山退往晉西,翻印的其母像遺失。

民國32年(1943)初夏,閻突然心血來潮,又命劉的夫人曲孝卿由晉西回原籍去取回原作,并由西北實業公司經理彭士弘和任子清陪同返并,輾轉回到淪陷區的河邊,將畫像取回。抗戰勝利后,此像就掛在閻的私邸太原東花園的客廳里。太原解放時,劉的堂弟劉玉明隨解放軍十八兵團進城接收時,還曾在東花園看到此像,后下落不明。

趙鳳瑞(1858-1943),字岐卿,又字岐峰,晚號清涼老人,室名甓勤齋,山西五臺人。師從河南陳明庵、江蘇陳以耕、太谷丁玉川、山東徐壽昌,專攻翎毛花卉,臨摹各種畫稿不下5000余幀。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俱所擅長,尤工人物。光緒二十八年,館太原純陽宮。柯璜題其畫云“落筆蒼老,點染簡潔,與時流之浮煙浪墨自有上下之別” “蒼茫古拙,渾樸厚重”。

李逸(1860-1936),字鐵如,初名兼金,自號萍便散人、萍根散人,別號青萍散人,山西汾城縣西村人。被譽為縣內民初一大地方畫家,山水花鳥皆工,尤長于山水。生時,得者咸珍貴之,歿后,聲譽益高,一幀可值數千金,京省業古玩者咸搜求之。曾在北京參賽獲優等,名作有《深山藏古寺》《鐵拐李臥像》 《白菊圖》 《雙鴨戲水》等。幼年讀書,即好繪畫。所畫花鳥及繡像人物,常能驚動時人。得喬伯吉資助之,又得南柴村人吳江源、劉篤敬等指導,深思苦練,其畫益進。數年之后,遂兼收眾長,蔚為一家,逐漸脫去俗氣,而為文人儒雅之畫。于某年春,擇地展覽,聘請京師名流鑒賞品評,傳為畫苑盛事。有評其畫在“逸品”之列者,因更其名曰“逸”,而字仍鐵如。留京十年,其畫超脫俗塵,褪盡煙火。1911年,由京至并,留二年歸家。1917年,為汾城農桑局長。1927年辭歸。此時期所作之畫,功力深厚,為其畫中上品。雖無在京時所作之精細,而蒼勁渾厚尤過之。1936年冬病卒。

李模(1867-1933)、李時忠(1890-1967),山西長治人,父子均為晚清著名油漆畫家。擅長油漆畫及堆錦,創作的《南極仙翁》《福祿壽三星》 《八仙過海》 《唐僧取經》 《劉海戲蟾》 《黛玉葬花》 《昭君出塞》 《蘇武牧羊》等,工藝精巧,體態逼真,堪稱一絕;所堆山水花鳥更為精湛。1915年,父子二人制作的一套《春夏秋冬》堆錦四條屏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銀獎,蜚聲海內外。日軍侵華時,堆錦傳承人李模、李楷兄弟相繼病逝,堆錦制作陷于絕境。

李睿之(1868-1953),初名述善,號響泉,山東寧津縣人,祖籍山東即墨。平生嗜古,精鑒賞,工詩書畫文。張之洞外甥,曾東赴日本考察,大清山西省靈丘縣知縣,后曾任故宮博物院顧問、文史館館員,著名畫家、美術家、書法家、收藏家、金石鑒賞家、詩畫鑒定家,其行草與時人陳三立、吳士鑒、羅復堪、瞿良士、吳待秋等,各領風騷。時年主收唐、宋、元、明、清等時期的書畫詩文,以藏養藏。著有《臞翁叢鈔》《東隅瑣記》 《墨耕園課畫雜憶》 《榆園舊主課畫雜詠》 《云臺印象》(即《漢三十二將繡像印譜》)、《君子留真譜》 《清畫家詩史》 《學庸正說詳節》等。另有《唐畫家詩史》《宋畫家詩史》 《元畫家詩史》 《明畫家詩史》稿成,但因力限未版。1947年,因雇員酒后失火皆焚。尚編有《云臺象印匯輯》等書。而這本載錄清代2000余名畫家小傳,及題畫詩4000余首的《清畫家詩史》,卻為他贏得了近世“中國美術界太史公”的美名。所著《東隅瑣記》思想銳進,對當時和后世有一定影響。兼有橫幅、墨紙本《山水》等傳世。1916年,由他和嚴范孫倡議,將清朝著名學者、文學家紀昀裔孫紀堪謹所藏孤本,交北洋印刷局印行。自此《閱微草堂硯譜》等拓本從此得以傳世,沾概世林。

李睿之的父親李品三,晚號榆園主人,一生廣結天下藝林名士。1920年,李睿之在和莊之南購置百畝田地而建園。因園內有榆樹近萬棵,故命名為“榆園”。園中建別墅,似世外桃源,以清幽而聞名大江南北。李睿之邀堂兄李清芬繪制《榆園圖》,邀張權、張檢、王孝禹、王孝禹、吳昌碩、翁斌孫、華世奎、張克家、張頤、張林鶴、張阿齡、嚴修、章鈺、王漢輔、吳重憙、榮慶、蔣式瑆、趙元禮、謝宗楷、姜筠、李多節、張瑞蔭、張榛、張之節、隋思湛、王振聲、楊壽樞、蔣方虁、洪瑞甡、汪鸞翔、鮑振鏞、徐宗浩、劉家琛等當時的文人雅士為《榆園圖》題詩題記。書后有李淮之(李睿之的兄長)為父親李品三《津西堂賞菊》題照。1932年,李睿之將《榆園圖》和名人題記輯成《榆園圖題詠》一冊發行出版。

“響泉先生特立獨行,表率近藝林數十年” “所著畫家詩史,以人存詩,以詩存畫,權衡精密,寄托乃彌,別辟蹊徑,自樹風標” “不讀此書,不足為知人”(啟功語)。

陳風標(1869-1951),字稚塘,號臥虎山人,山西臨汾人,陳履亨子。清光緒二十三年舉人。民國時曾任趙城知縣、懷仁縣知事。幼承家學,書畫皆工。傳說其十五六歲時縛磚于臂肘之上臨習古人書法,積日累年,功力過人。篆、隸、正、行、草,諸體皆能,行、草書法尤造佳境。左右手皆能書,功力相埒。

梁成哲(1866-1940),字曉峰,晚年號懶饞老人,山西清源梁后街人。出生于商業世家,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會試中進士,是年官費派往日本留學。留學期間參加同盟會,與閻錫山政見不合,發誓不與閻共事。宣統元年歸國,辛亥革命前曾任直隸棗強、安國等縣知縣,離任時縣民焚香夾道相送。辛亥革命后返晉,在省城印花稅務處任秘書閑職。1921年,閻錫山搞政治投機,他為避免閻的調遣,辭去職務在清源老家閑居。窮極無聊,常到城關晉源通錢莊當“食客”,以書法繪畫消磨時光,常有人求寫詩文、碑志等。他為榆次縣大張義孫某撰寫墓志銘,一時為人傳抄背誦。1935年任清源縣文獻委員會主任虛職。1937年日軍入侵,清源淪陷,梁成哲屈從出任偽清源縣維持會會長,1938年改任偽縣政府知事,翌年改稱縣長。雖任偽職,但為保全百姓免遭日軍殺戮,他敢與敵占領軍據理爭辯,同時也曾給抗日政府送過物資。1938年冬,為保護群眾,花錢買通日本翻譯,將日偽軍西山“掃蕩”時搶回的全縣各村為抗日政府送過給養的名冊銷毀。

梁成哲擅長書畫、詩賦,晚年著有《懶饞老人詩詞集》。書法學于黃庭堅,剛勁俊秀,自成一體,所寫行草有超俗脫凡之勢。繪畫初學于太原北十方院高僧力空和尚。他精山水,善劈蘭,長八古,水彩四季花卉更是一絕。平時求書畫者甚多,在晉中頗有名氣。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1900),慈禧西逃,路經徐溝時,因喜愛梁成哲所作畫,帶走畫條八幅。

常贊春(1872-1941),字子襄,又字翊臣,號迂生、秋史,晚號髯翁等,山西榆次車輞村人。車輞常氏系晉商巨擘,商而優則學,族中博取功名者眾。1897年,常贊春應府試,以第一名選拔貢。1902年,受義和團運動影響,山(西)、陜(西)并科,常贊春與胞弟常旭春一同赴考,雙雙中舉,傳為佳話。山西大學堂創建,遂入中齋。1909年考入京師大學堂文科門,1913年修業期滿,授文學學士。經史之外,常贊春對文字音韻之學亦有研究。與此同時,他擅書畫,精篆刻,“書譽三晉”,與常旭春、柯璜、趙昌燮合稱山西書法四大家。時人又稱“郭象升撰文,常贊春篆蓋,趙鐵山書丹”,堪為“三絕”。畫風獨到,屬“指畫”一派,因號“一指頭禪”。以指著墨,勾勒人物、山水、鳥獸、花木,揮灑自如。所畫梅花、壽星名揚四海。京師大學堂畢業后,常贊春留京受聘為“清史館訪員”,兼《憲法話報》編輯。1917年,出任國會第二屆眾議院議員,是議員中之憂國憂民者。1920年,議會解散,常贊春卸任返省。在太原文瀛湖畔筑室,名之曰“柞闬吟庵”,“矢志不復為政,提倡讀書救國”。常贊春相繼在山西大學、山西省立教育學院、法政專門學校,及其他各大專院校、師范、中學,教課授徒。歷20余載,“桃李盈門,成材者眾,有杏壇之盛”。作為一名學富五車的學者,常贊春治學嚴謹,推崇漢學。他多年來一直投入極大的精力于山西地方文獻的搜集與整理。對傅山先生為人為學之研究,貢獻尤大。凡傅青主先生之書畫,“有見必跋,有碑必拓”。同時,下大力搜求傅山摯友祁縣戴廷栻之《半可集》,合資付印。因此,使得明末清初一批愛國志士的寶貴詩文得以保存下來。1934年10月(亦說為1933年元月)間,常贊春以發起人被推舉負責主持《山西獻征》的編著。常贊春一生學有所成,勤于筆耕,果實累累:《尚書講義》 《毛詩講義》 《詩傳集例》 《毛詩雅故集》 《中國文學史》 《舊學史》 《經學談》 《金石談》 《虛字輯談》等,文集《好編》五卷,詩稿四卷,以及大量的壽文、墓志、序跋、尺牘等。抗戰爆發后,山西大學等校南遷,常贊春與同為書畫名家的二弟旭春相偕攜眷返回榆次故里,隱居不出。1941年病逝于故里。

柯璜(1876-1963),字定礎,浙江黃巖人。出生于中醫世家,清末舉人。1898年入京師大學堂,主修博物學、哲學。1902年山西大學堂初創之時,應邀赴晉出任教職,以教育事業終其一生,先后在山西主辦過三晉中學、尚志中學、養正中學等學校。柯璜還是有影響的社會活動家,青年柯璜曾是“公交車上書”的積極參與者。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時任山西省立圖書館館長的柯璜對帝國主義的暴行痛心疾首,自印《警告山西同胞急起援助滬案》 《吾國對于英日歷來外交之失敗》 《端午節應為御敵救國之紀念日》 《反抗英日帝國主義》 《對英單獨宣戰之我見》等“滬案講演稿”,號召:“凡我同胞當懷寧可玉碎勿為瓦全之決心,縱使血肉相搏,劍銃相接,亦所甘愿而不辭。”“九一八事變”后,柯璜手書文天祥《正氣歌》四頁屏,自己出資刻石(刻石現存山西博物院),并朱拓900份,分贈廳長、師長以上文武官員和各界知名人士,并書寫刊印《九一八告日本書》 《一二八告全國同胞書》等,廣為散發。1919年10月9日,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山西省立圖書館)建成開業。柯璜以山西大學教授出任館長,主持館務。柯璜及其同仁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截至1933年10月,館內藏書達到16871種、54663部、146091冊。在此期間,柯璜一直主持館務,直到1937年11月太原淪陷。太原淪陷前夕,柯璜在將《正氣歌》石刻埋于文廟地下(擬于抗戰勝利后在太原樹碑)之后,離開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第二故鄉山西,舉家南遷,顛沛流離,輾轉到達重慶,居于歌樂山云頂寺。后出任中華孔學會會長,研究古經史籍,平日除主持蜀中藝專學校校政外,常以作書畫為生。1949年后,出任重慶市文史館館長、西南美專校長、西南美協主席等。1957年,柯璜重返山西,任山西省政協常委、山西省美協籌委會主席等。柯璜著述頗豐,早在抗戰爆發前后,即有《孔學十年大事記》 《書畫妙處》 《人生基礎哲學》 《綠天齋書畫初集》 《綠天齋文刊》 《歷代權奸傳》 《動植礦物學》等多種編、著、譯作刊行。與此同時,潛心書畫,盛名傳世。柯璜一生創作的書畫作品難以計數,大量墨寶散落民間,太原、重慶、武漢、蘇州,以及故里黃巖、雁蕩山均有摩崖石刻留存。

趙昌燮(1877-1945),字鐵山,亦字惕三、鐵珊、錯鐵、舊鐵、省齋等,別號趙叔子、漢癡道人,山西太谷人。從小受業于家塾,在經史古詩文方面,都有堅實基礎。清宣統元年己酉拔貢,分吏部文選司農工商部庶務司主事。不到一年,淡于仕進,離京歸里,致力于校勘碑版書畫、臨習諸書家名篇、考究金石文字,同時兼教子侄輩課讀。趙昌燮的書藝是“博采多方不名一體,近代以來,所未有也”,因而有“華北一支筆”之稱。1925年,孫中山先生因病于北京辭世。山西太谷銘賢中學名譽校長孔祥熙請同邑趙鐵山以銘賢中學之名義代書銘賢學校國文教師趙銘箴所撰挽聯。鐵山先生用隸書寫正文,用魏楷落款,整篇長聯寫得工整沈穩,雄渾有力,成為一件非常精湛的書法藝術作品。當這幅長達124字的挽聯在孫中山先生公祭大會懸出之后,震動了京都書壇。著名書法家康有為觀看后贊賞道:“大江以北,無出其右。”1926年,趙鐵山先生的書法作品在上海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書法展覽會上被評為華北第一名。從此,趙昌燮的書名走出娘子關,享譽大江南北。在當時,曾有“南吳北趙”之說,南吳指書畫大師吳昌碩,北趙指的就是三晉書法名家趙鐵山。趙昌燮還兼好金石,能詩善畫。在畫法上,以陳白陽、徐青藤、吳苦鐵等畫師為借鑒。對指墨畫亦有嘗試。作畫講求風雅,不拘一格,不論人物、花卉,均靈動飄灑,韻致天成。其治印則宗漢派,饒有古趣,筆力蒼勁,獨樹一幟。因自認與書畫名家鄭板橋同好,曾刻閑章一枚,稱“官少一品,名多一字”。詼諧幽默,風趣之致。詩文崇尚雅致,不受體例所限。遺有《心隱庵詩文存稿》。抗戰爆發后,趙昌燮一度與友人避于太谷縣城外東山底村。1937年冬,占領太谷的日軍請他出任維持會長,他“憤然拒絕”。嗣后,日偽又以太谷縣縣長一職相許,轉請他題寫“侵華紀念碑”,他當即表示:“余已邁弱,恨未能荷槍殺寇。予已置生死于度外,何富貴利祿之有哉?”時值太谷城中布莊晉豐德中彈起火,為避日偽糾纏,吩咐家人發布被燒遇難的消息,舉哀發喪,蟄居七年之久,1945年7月8日病逝。“就死易,全名難。當年之不死而死,正今日之死而不死,豈僅以書名傳哉!”這是友人武堯卿為以書法著稱于世的趙昌燮所題之挽詞,一代書家的人格氣節,躍然紙上。

賈敬之(1885-1965),原名謹志,以字行,晚年自號琴劍山人,山西盂縣南婁鄉北婁村人。自幼聰穎好學,對書畫藝術興趣頗濃,十幾歲就顯出書畫才華。清末曾一度被慈禧太后召入宮中,為宮廷作畫。1938年,日軍侵占盂縣城后,曾誘脅他出任縣維持會長,他操守民族氣節,憤然離去,只身一人重返北平賣畫謀生。其間,他的翎毛花卉畫冠絕北平,在繪畫藝術上與張大千、王維山享有同等盛名,有“張山(張大千的山水畫)王虎(王維山的虎)賈翎毛(賈敬之的翎毛畫)三絕”之稱。數年后來到太原,以行醫賣畫謀生,一度被聘為閻錫山督軍府繪畫員。不久因不滿苛刻待遇而離職,再度以行醫賣畫為業,直到太原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賈敬之受到黨和政府重視,才華得到了充分發揮。他的畫作屢屢在國內展出,其中的精品曾被國家選展于蘇聯、朝鮮等13個國家。山西《天龍畫刊》創刊時,他畫的金魚被選為創刊號封面。1953年,被聘為山西省文史館館員。1955年被有關部門評為國畫家。1956年,被選為山西省政協委員、山西省文聯理事。1958年元旦,《人民日報》選載他畫的題名“和平萬歲”的《松鶴圖》。1962年,他畫了許多幅《瓜果豐收圖》,以國畫為現實生活服務是那個時代畫家共同的風格。賈敬之除繪畫享有盛名外,在書法篆刻和醫術上(尤精兒婦兩科)也頗有造詣。在并期間,他在作畫的同時,樂于為民義務行醫,多治沈屙于危殆之中,在太原等地有“活神仙”之稱,尤享盛譽于祁縣、太谷一帶。1953年因年老多病返里,1965年病故。生前將所藏之國畫精品200余幅,悉數捐獻給山西省文聯。 

殷天明(1888-1960),又名殷榮,字子華,山西忻州南街村人。曾為山西省美協首屆理事,擅長泥塑、剪紙、繪畫、手工藝等。民國時,忻州城隍廟修復之時,殷天明和他的二子殷存田承做了大殿里的佛像和馬的彩塑,受到世人的稱贊。新中國成立以后,山西省博物館派專人來忻州對城隍廟所有塑像進行拍照,并叮囑縣有關部門要對塑像進行保護,后毀于20世紀60年代破“四舊”中。1950年,為慶祝建國一周年,山西省舉辦美術作品展,在縣宣傳部的指示下,殷天明根據省著名藝術家力群先生所作漫畫《白皮書》一圖,制作成雕塑作品,作品長約60cm,寬20cm,高30cm,諷刺了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坐在洋車上和拉著車子,與人民為敵,甘當帝國主義走狗的蔣介石的丑惡嘴臉,形象逼真,雕塑技法的運用也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在展覽中受到了力群先生的稱贊。在總結會上,殷天明被評為主席團成員,并講了創作體會,同時創作的剪紙作品《人民的大救星》獲省美展二等獎。1951年,創作雕塑《大破一貫道》,作品頌揚了大破一貫道的勝利成果。曾被省有關部門請去講學,指導正在學習的雕塑班學員。只因殷天明的身體狀況不好,不久在省有關部門人員的陪護下回忻。1952年,創作年畫《工農兵小兄弟》,作品表現了解放后新一代兒童在新社會里生龍活虎的游戲場面,由省新華書店在春節期間出版發行。

喬泉玉(1889-1967),山西平遙縣喬家山村人。世歷農事,家境貧寒,幼即愛好繪畫。勤樸善學,敦厚豪放,傾心藝術,作品精湛,傳藝嚴謹,實為漆品彩畫名師,其名隨杰作遠揚中外。喬泉玉14歲時,因連遭災荒,難得溫飽之家更無法度日,被善事者薦引到縣城東大街公仁泰漆器鋪,在掌柜安拔奎門下學徒從技,主要修理推光漆器舊物。期間,他勤于鋪內雜事,全身心傾注于漆器修理技藝,三年學徒專心致志,學業大有長進,傳統工藝,繼承八九,彩繪漆器,藝高一籌。為同人所稱譽,受時人所贊評。喬的作品經本縣福開泰古玩店(掌柜姬星周)向駐華外僑推銷,對方極為喜愛。喬在公仁泰苦心作業二十多年,成為平遙當時漆器行業的代表人物。1922年,喬泉玉創建富誠泰漆器鋪,開展制作與修理推光漆器兩項業務,由于其制質量高精美,又薄利價廉,深得用戶好評,光顧者盈門,除銷往國內各地,法國人亦多次親臨訂貨,一時聲名遠揚。喬泉玉在從事推光漆器的事業中,求藝心真,善上承下創,既悉心研究前輩制品,引奧發源,又從壁畫、古畫中深求其貌,曲盡其態,使推光漆工藝不斷得以豐富充實。他減少了傳統的擦色,并能修理制作螺鈿、雕漆制品。他繪制產品時,畫稿皆于腹中。題材重于《三國演義》 《列國志傳》 《封神演義》等刀馬人物和《紅樓夢》 《西廂記》 《聊齋志異》等淑女故事。其畫身所盤桓,目所綢繆,心所吐納,各具形態。畫中勾線均勻,工整細膩,以色潤貌,怡然自得,形成了“喬派”藝術風格。“七七事變”后,日軍侵占我中華國土,禍水殃及,富誠泰被逼停業。喬泉玉回鄉務農,兼行醫事,當了“亂世郎中”,歷二十余年。1958年,平遙縣工藝品推光漆廠成立后,遂將喬泉玉請進廠。喬近古稀之年,重操舊業,似枯木逢春,如魚得水,傾心于帶徒傳藝,言傳身教,誨人不倦,教之“多看多描,忌死板硬套,我自有我”。任茂林、薛生金均為喬老高徒,在傳承推光漆藝術方面做出突出貢獻。


本文鏈接://parqueacualago.com/article/yiyuan/2022/01/1508.html
上一篇:“世紀回望”- 山西美術百年(四)
下一篇:“世紀回望”- 山西美術百年(二)
相關圖集
相關文章
45種中國畫顏色調配技巧,快看!
要學好中國畫,調色是無法繞開的基本功。也是很多畫家畢生研究的一門高深學問。在繪畫中,顏色的調配很難準確把握。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會產生不同的色彩,千變萬化,讓人... 藝苑 2022-01-12 23:46:48
“世紀回望”­ 山西美術百年(四)
民國初期的山西美術家下文山(1894-?),山西右玉人,蒙古族。山西省政協委員,擅長油畫,也作國畫。幼時聰慧,天賦極高,加之省府之地拜師方便,近幾年光景,熟練掌握國畫、油... 藝苑 2022-01-09 08:58:28
“世紀回望”­ 山西美術百年(三)
民國初期的山西美術家上民國以來,山西晉商富賈多在國內各地經商,也引進了不少當時國內書畫名家的作品,豐富了山西的美術作品藏量,也促成三晉畫壇之繁榮。當時的三晉畫壇,以... 藝苑 2022-01-09 08:54:43
“世紀回望”­ 山西美術百年(二)
新文化運動和美術革命(上)自從20世紀之初,國人就一直探索近代西方文化先進之緣由,幾經周折,方由少數人認識到,西方近代文明的核心靈魂并非“洋務”與“科技器物”,誕生這... 藝苑 2022-01-08 23:59:48
“世紀回望”­ 山西美術百年(一)
一前 言百年間,藝術流派之紛呈,個性意識之強勁,變法手段之激劇,實為其他世紀所不可比擬。然而,幾千年傳統的山西畫壇,在此浴火涅槃之際,所受震撼也尤為激烈。百年回望,... 藝苑 2022-01-08 23:47:59
财神网-彩票直通车 彩88手机版下载_彩88手机版下载 彩88_彩88「官网彩票直通车」 彩88-欢迎您 彩88-彩票直通车 彩88-Welcome 购彩之家|平台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