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直通车

推薦 新聞文化評論演藝院團文物特產鉤沉非遺汽車藝苑歷史娛樂畫家書法家旅游游記收藏美食
億點網 > 文物 > 正文

山西地質博物館:穿越浩瀚發現山西大美

發布時間:2020-05-28 13:23  |  來源:山西晚報  |  作者:呂國俊等
?
地質是科學,也包含一種美學——無論是從天空俯瞰大地奇觀,還是微觀如進入礦物晶體內部,你總會有各種驚奇的美的發現。
  在山西,濃縮這種美的,是一座博物館:山西地質博物館。
地處黃土高原東部,太行呂梁翼列東西,中條五臺分峙南北,黃河汾河奔騰其間,七大盆地串珠其中。涓涓河流如葉脈蔓延,汩汩湖泉似明鏡點綴……山西,何其壯哉!但你能想到嗎?這首先是地質運動的結果:億萬年地質歷史的滄桑變遷,造就了表里山河的錦繡風光,賦予了物華天寶的自然資源。鐘靈毓秀的自然形態,四季分明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豐富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滋養了富饒肥沃的三晉大地,孕育出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與發祥于此的中華民族五千年厚重歷史文明,相映成輝。
壯美、秀美、柔美、豐美、幽美……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山西地質博物館,穿越浩瀚,感受表里山河三晉大地的地質演變,感受一座博物館的大美。
  “地質賦”中的雄心 這是一座“珠聯璧合”的博物館
“混沌元初,天地一體。洪荒亙古,寂無生靈。見證太古新生諸代,凡歷動物靈長進化,萃取巖英,上下求索,卒有地質編年探究之學也。我三晉者,山河表里,人文錦繡,含哺中華,典范百代,固亦所來有自矣……為彰往古來今之脈絡,昭國土保護之重責,遂創建地質博物館……”在山西地質博物館外面廣場上聳立的門石上,鐫刻著這樣一篇“地質賦”,它是山西地質歷史的完整寫照,也折射出山西地質博物館的建立初衷。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地質工作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經濟建設先行軍。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質部成立,李四光任部長。1958年,山西省地質廳地質標本陳列室和全省地質資料室建成,1983年分別更名為山西省地質礦產陳列館、山西省地質資料館,收藏、展出種類典型的礦物原料、礦物巖石、古生物化石、地層剖面及山西全部的地質調查、勘察資料文獻,為山西地質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資料基礎和歷史記載。1995年,作為山西省地質工作發展標志的地質“三館”——山西省地質礦產博物館、山西省地質資料檔案館與山西省地質礦產科技圖書館合并為“山西省地質礦產科學技術館”,形成了集地質標本收藏、展覽、地質資料、圖書管理于一體的地學科研科普機構。進入21世紀后,又增掛“山西省地質礦產科技評審中心”“山西省礦產資源儲備中心”兩塊牌子,職能業務不斷拓展,科研成果不斷涌現。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遷,新館于2007年3月1日奠基開工。2014年,位于汾河西畔的新館竣工,同年正式更名為山西地質博物館。2017年5月1日,山西地質博物館作為全省唯一一座普及自然資源知識和地球科學知識的自然類地學博物館,向公眾免費開放。
山西地質博物館的外形采用了“天圓地方、珠聯璧合”的建筑理念,寓意深刻。建筑下方猶如自然巨石砌成的“百寶盒”,外披網格狀“珠簾”,象征空間的“四面八方,地大物博”;上部展廳呈扁圓形,形似“玉璧”橫空,象征時間的“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天圓地方”在建筑理念上象征時間和空間,在建筑設計上更有“珠聯璧合”的美好寓意,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宇宙”的自然內涵。
山西地質博物館占地50畝,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陳列面積1.18萬平方米,晉地寶藏標本園0.6萬平方米,收藏了具有山西本土特色的巖石、礦石、古生物化石珍品、宇宙隕石標本、世界各地礦物珍品瑰寶及地質資料文獻等藏品5.1萬件(其中標本1.6萬件、地質資料1.4萬件、實物地質資料約2.1萬件)。藏品豐富、種類齊全、稀有性和獨特性俱佳,其中發掘和收藏的山西山西鱷、擇義王氏鱷、鋸齒龍、大同云岡龍、黃氏左云龍、天鎮大同龍、晉地甲龍、王氏晉北龍等化石,在世界范圍內也聲名顯赫;收藏的各類精美礦物晶體標本美輪美奐,山西省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狗頭金標本、靈丘縣產出的千姿百態的自然銀標本都在礦物晶體界獨樹一幟。館內還保存有山西歷史上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勘查的資料,其中有抗日戰爭時期俄文、日文、英文等珍貴文物資料。
  館內館外唯見滿目琳瑯 “一館一園”凝聚表里山河珍奇
山西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稱謂,山西地質博物館正是以“表里山河”為陳列主題,由一館、一園組成。
“一館”的基本陳列由“一線兩點一院”構成。“一線”即一條主題展線,包括“穿越時空”“遠古物種”“大地寶藏”和“物華天寶”四個主題展廳。“兩點”即“測天繪地”“衣被天下”兩個專題展廳和兩個臨時展廳。“一院”即球幕影院。在主體建筑中央,有一個獨立懸空的球幕影院,恰似一顆正在太空遨游的行星,是國內最大的獨立懸空的球幕影院,可以同時容納76名觀眾同時仰望星空開啟“太空之旅”。
“一園”,即“晉地寶藏”標本園。標本園共展示標本150塊,重約1300噸,包括“晉韻寶藏”“晉地明星”“晉地時空”三個分區,全面系統地展示了自然資源之美。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這個展示場所將山西省行政區劃分、交通路網、地形地勢、區域地質特色與園林設計有機結合,在每個相應位置,展示了巖石、礦石、能源和礦山企業的特色礦產資源標本和文化符號、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保護的歷史與文化,千萬年的時空納于一園,加上標本園北側6000平方米范圍內的“奇石林”陳列的奇石40余塊,信步徜徉,所見即科學,所見即知識,所見即文化。
在山西地質博物館的主題展廳里,你可以從137億年前宇宙的誕生、46億年前地球的誕生,了解到地球的起源與演化、最早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演化與狂奔、人類的誕生。令您意想不到的是,25億年前的五臺山區竟然是一片汪洋大海;23億年前滹沱群發育的最早的紅色巖石、最早的疊層石和最早的石鹽假晶分別代表了地球早期大氣圈、生物圈和水圈的變化,3億年前的華夏植物群記錄了三晉大地曾經位于赤道附近、約2.54億年的保德石千峰龍是國內僅有的最精美的遠古副爬行動物、2.4億年前的中國肯氏獸動物群證明了大陸漂移、恐龍時代的天鎮恐龍動物群也見證了這里曾是恐龍的樂園、2000多萬年前的保德三趾馬動物群和900萬年前的榆社動物群記錄了山西曾經像現今非洲大草原一樣熱鬧非凡;你會了解山西東西兩側高山隆起而中間呈“多”字型斷陷盆地是因為25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同時也因為青藏高原的隆起,改變了亞洲及世界的環境,干旱的氣候孕育了黃土高原,同時也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永和縣的乾坤灣跟太極八卦圖可沒什么關系,寧武縣的萬年冰洞是世界上非凍土帶的奇跡,真的有上百萬年的歷史……在這里,你還會知道山西礦產不只有煤、鐵、鋁,還有豐富的煤層氣、金、銀、銅、鎂、錳、鹽等礦產資源。而芮城西侯度遺址記錄了180萬年前點燃的人類第一把圣火、古代對運城鹽湖的開發利用、永濟黃河岸邊出土的黃河大鐵牛、中條山區絳縣西吳壁古冶銅遺址都是山西礦產資源開發歷史的有力佐證。
在這座博物館,幾件精品不得不看。
山西地質博物館正門口,展示著重達30余噸的磁鐵礦標本和3.6噸的無煙煤標本,彰顯著山西煤鐵之鄉的身份。但是,山西的寶藏不僅僅是這些。在“大地寶藏”展廳,有一塊稱重425克的“狗頭金”,因其形似金蟾,故名“華北金蟾”,產于大同市靈丘縣的料堰金礦,其純度可達90%以上,是山西有史記載以來發現并保存下來的最大的一塊。“狗頭金”的周圍,環繞陳列著一組珍奇稀缺的自然銀標本,也產自靈丘縣,它們形態各異,光華閃耀,既像火樹銀花,更像匠心獨具、巧奪天工的現代藝術品。
在“遠古物種”展廳里,有鎮館之寶山西山西鱷,它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的唯一一具稀世珍寶。還有一件全世界保存最為完整、數量最多的擇義王氏鱷標本,其中保存有11條完整的擇義王氏鱷個體,為證明擇義王氏鱷這一物種的有效性提供了珍貴材料。位于序廳的“晉地甲龍”原地埋藏化石標本也是必看的,“晉地甲龍”發掘于山西左云,是山西地質博物館自主調查發現與研究命名的,目前已知保存最為完整、最原始的具有骨質尾錘的甲龍類恐龍,它已經在地下沉睡了將近1億年,經歷了滄海桑田,挨過了千萬年風霜雨雪,終于破土而出,等到了與大家見面的這一天。
除了神奇的古生物化石、漫長的地質歷史、豐富的礦產資源,山西地質博物館還是一個美輪美奐、晶瑩剔透的礦物世界、晶石天堂。一件件五顏六色、形態各異、大小不等的礦物巖石精品在專用燈光的“撫慰”下仿佛向觀眾播撒秋波,晶瑩剔透的祖母綠、獨特天藍色的天河石、特有綠色的綠松石、檸檬黃色的自然硫,更有色彩斑斕、變幻莫測的熒光礦物,為您提示著自然的神奇與奧秘……無需多余文字的圖解,人與晶石的交流與溝通盡在“石語”中。
  從“博物館奇妙夜”到AI機器人 自然資源科普知識的傳播者
如今的山西地質博物館,已成為三晉大地汾河之畔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山西一張亮麗的名片、一扇科普窗口,為觀眾了解山西提供了別樣的角度。在這片神奇土地上的遠古物種、山河景觀、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地質演化,無處不彰顯著華夏文明發源地上久遠深厚的物質和時空底蘊,引導著觀眾尤其是青少年樹立起珍惜自然資源、愛護美麗家園的生態文明價值觀。
近年來,山西地質博物館不斷推陳出新,引進、舉辦“地球瑰寶——中國地質博物館百年精品展”“飛向藍天的恐龍”“天外來客——隕石展”等專題展覽,持續為公眾獻上文化大餐和科普盛宴。“探秘三疊紀”“恐龍獵人”“采礦小創客”等系列科普教育活動定期開展,野外科普實踐、科普進校園、科普進社區、科普下鄉等活動也如火如荼地舉辦,與中國古動物館共同舉辦的“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受到觀眾熱烈的追捧和參與,形成具有地質博物館特色的常規科普教育活動。與中國地質大學、太原市實驗小學等30家大中小學共建校外科普實踐基地,廣泛開展校外實踐和館校合作。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編寫出版科普圖書20本,其中《生活與地質》《煤炭傳奇》榮獲國土資源部“優秀科普圖書”、山西省科技獎三等獎。
這還是一座活起來的博物館:在展廳內打造的“史前部落”觀眾互動體驗區內開發了VR體驗、“恐龍涂鴉”游戲、恐龍化石挖掘等互動體驗項目,引進AI講解服務機器人,有效地提升了參觀的互動性、參與性和趣味性。與中國聯通山西分公司簽訂5G戰略合作協議,為展品數字化展示、視覺AR技術等方面增添科技新動力,積極探索“智慧博物館”建設。
自2017年正式開放以來,山西地質博物館立足自然資源研究基地、科普殿堂基本職能,不斷創新科普宣傳形式,發揮社會教育功能,科普工作成效顯著。同時不斷深化媒體合作,探索科普教育新方向。比如,參加山西省文物局、山西廣播電視臺舉辦的大型文博欄目《文明守望——博物館之夜》錄制,館藏山西山西鱷化石標本也被評為“山西十大鎮館之寶”;與太原廣播電視臺合作拍攝《探秘山西地質博物館》系列科普節目,播出后受到廣大青少年喜愛;與太原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的《聽得見的博物館》節目在FM97.5電臺開播;創立“地博科普講堂”品牌,與山西晚報“文博山西講壇”合作舉辦專題科普講座15期,線上線下觀眾累計達450萬人次。目前,山西地質博物館已經成為省內知名的網紅博物館。
山西地質博物館因其在科研科普、社會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先后被授予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全國第一批甲級古生物化石收藏單位、全國十佳古生物博物館、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西省國家安全教育實踐基地、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山西省科普基地等榮譽。
  館長推薦
山西地質博物館的館藏資源豐富,遠古物種、山河景觀、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地質演化……漫步館內外,步步有景,處處有寶。接下來,由山西地質博物館館長史建儒為大家推薦該館的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
  山西山西鱷:奇特名字表明它獨一無二
山西地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山西山西鱷。很多人初聽這個名字,總會有一種“是不是寫錯或讀錯了”的感覺,但不用懷疑,它的名字確實是山西山西鱷。這個名字是“中國古脊椎動物學之父”楊鐘健院士于1964年所命名的,并著有《山西的假鱷類》古生物專志,這個奇怪的名字表明它是山西鱷屬山西種,就好比一個人有著相同的姓與名。
地質學研究表明,2.4億年前的三疊紀早中期,華北地區發育著一個波光浩淼的鄂爾多斯古湖,而山西正處于古湖的東緣。這里夏季炎熱多雨,沼澤遍布,蕨類植物繁茂,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之后的生物復蘇,使龐大的“中國肯氏獸動物群”在中國北方陸地輻射、繁衍,活躍在三晉大地這片土地上。中國肯氏獸、寧武副肯氏獸、山西獸、前棱蜥以及其它植食性的動物慢悠悠地徜徉在這片大地上,山西山西鱷這種古老的爬行動物正是這些巨獸的天敵,是名副其實的“頂級獵食者”。
這具標本是山西地質博物館科研人員于2010年8月在黃河邊三疊紀地層中發現的,也是目前全世界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具山西山西鱷化石,完好地保存了頭骨、6節頸椎和8節背椎。它的發現,不僅提供了該類群頭骨和脊椎的解剖學信息,而且擴展了古地理分布區域,修正了山西山西鱷的鑒定特征,具有極高的科研科普價值。
  山西地質博物館地圖
山西地質博物館,是了解山西地質的終點,也是繼續探索山西的起點。那么,如果從山西地質博物館出發,如何深入了解山西呢?我們專門為您繪制了3張地圖,讓我們沿著3個方向,從山西地質博物館走向山西各大地質公園和地質遺跡,開啟“表里山河”探秘之旅。
  一、遠古物種——人類曙光照臨之前(5天)
滄海桑田間,無數的生物經歷了起源、發展、消亡的過程。地球是人們目前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有機生命源于無機物質,并伴隨著地球的變化長達40億年。從原核細胞到真核細胞,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簡單到復雜,從海洋到陸地,生命起源及演化的歷程步步艱辛,曲折且幸運。無論環境如何變遷,生命之樹都能通過自身的演化去適應環境而得以枝繁葉茂。現在,從最古老的時代遺存出發,探索最神秘的時代記憶!
山西地質博物館“遠古物種”展廳——太原臺駘山(古植物化石博物館、古森林遺址博物館)——晉中榆社縣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埋藏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世界聞名的“化石之鄉”)——晉中榆社縣化石博物館(脊椎動物化石重點保護區)——長治長子縣國家級重點保護木化石集中產地(國內唯一的古生代時期的木化石群)——臨汾襄汾縣丁村博物館(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化石遺存)——運城芮城縣西侯度遺址(國內已知的最古老的18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人類最早用火的印記,第一縷文明曙光)——運城垣曲縣自然博物館(世界上最早的具有低等靈長類向高等靈長類過渡的動物—世紀曙猿化石,了解人類起源)
  二、晉地寶藏——大自然的神奇造物(5天)
如海洋蔚藍,如彩虹燦爛,如大地質樸……人間造物之神奇,令人嘆為觀止。礦產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山西是中國的資源大省,煤與煤層氣、鋁(含耐火黏土)、鐵在全國具有突出優勢;銅、鎂、金紅石、金、銀、錳、石膏、硫鐵礦及鹽類等礦產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其它礦產如石灰巖、石墨、膨潤土、沸石、硅石、含鉀巖石等也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還有更多已知礦產的潛在價值正在逐步被發現。那么,現在就開始我們的發現之旅吧!
山西地質博物館“大地寶藏”“物華天寶”展廳、“晉地寶藏”標本園——中國煤炭博物館(全國煤炭行業歷史文物、標本、文獻、資料的收藏展示中心,可親身體驗)——太原西山國家礦山公園(礦井探秘、生態旅游、地學科考和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礦山公園)——忻州寧武國家級重點保護肯氏獸—硅化木集中產地(寧武古生物博物館,國家級古生物化石集中地)——忻州寧武縣萬年冰洞國家地質公園(三百萬年前,全國一萬多個洞穴中僅有的九個冰洞之首)——朔州右玉縣火山頸群國家地質公園(“恒陽十景”之一的獨特死火山景觀)——大同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悠久的采煤歷史文化和罕見的侏羅紀煤層地質奇觀)——大同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我國六大著名火山群之一,唯一發育在黃土高原上的死火山群)——大同土林(“東方古人類文化搖籃”的泥河灣盆地文化遺存,神奇壯觀的地質地貌)——忻州五臺山國家地質公園(滹沱系疊層石,譽為“地球早期歷史的博物館”)——忻州禹王洞(碳酸鹽侵蝕巖層,喀斯特溶洞,有“華北第一洞”之稱)
  三、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的變遷(5天)
宇宙有著137億年的歷史,地球有著46億年的歷史,人類只有數百萬年的歷史,面對宇宙及地球的無窮奧秘,人類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執著地探究著日月星辰與山川湖海的變化。山西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稱謂,東部邊界是雄峻的八百里太行山脈,成為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天然屏障,西邊是自北而南劈開黃土高原的晉陜大峽谷,引導黃河從內蒙古草原奔流而下一瀉千里。“表里山河”形象地概括了山西的山川特征,而這些山川正是地質科學的基礎與研究對象。這次,跟著我們的步伐一起穿越時空,去感知這片神奇的滄海桑田。
山西地質博物館“穿越時空”展廳——太原汾河景區(三晉兒女母親河)——長治武鄉縣太行龍洞(沉積大量鈣華,形成獨特景觀,兼具南北方溶洞特點)——長治平順縣天脊山國家地質公園(匯聚太行山水之精華,融北國大山的大氣磅礴和江南水鄉的飄逸嫵媚)——長治壺關縣太行山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被稱為“天然大氧吧”)——晉城陵川縣王莽嶺國家地質公園(豫晉兩省分界點,“云山幻影”瞬息萬變)——運城垣曲縣古城國家濕地公園(天鵝、灰鶴等珍貴飛禽越冬地,山西省最大的濕地自然保護區)——運城芮城縣黃河大禹渡(譽為“黃河明珠”,住在黃河岸邊,品嘗黃河魚宴,眼觀黃河風景,夜聽黃河濤聲)——運城鹽湖(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中國死海”)——運城河津市禹門口(“鯉魚躍龍門”神話故事發生地)——臨汾吉縣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研究黃河演化史、黃土地貌的天然博物館,研究第四紀以來地殼運動和古氣候變化的實驗室)——臨汾永和縣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天下黃河第一灣)——臨汾隰縣黃土國家地質公園(黃土地區最美的紅黃相間的黃土崖景觀)
本文鏈接://parqueacualago.com/article/wenwu/2020/05/996.html
上一篇:太原市文物局召開決戰決勝 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動員部署會
下一篇:堅持保護第一 推動云岡學向縱深發展
相關圖集
相關文章
激動人心!佛首回歸天龍山
7月24日,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儀式在山西太原舉行,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終歸故土。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山西省委書記... 文物 2021-07-29 00:03:36
來一根“鳥尊”雪糕
作為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鳥尊的文創品深受廣大游客的喜愛,不過這個暑假略有不同,以鳥尊為創作模板的雪糕于7月初正式問世,只要你來參觀,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到鳥尊,還能... 文物 2021-07-08 15:23:27
太原東山發現國內規模最大明代中晚期藩王墓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5月14日發布新發現,太原東山明代晉端王陵園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獲,考古人員發現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晉端王墓。晉端王墓的發現,印... 文物 2021-05-15 20:25:08
山西石窟寺調查記
山西石窟寺專項調查圓滿結束,共登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481處。日前,記者走近這支在全省各地艱苦工作近半年的文物調查隊伍,了解他們如何了解他們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克服重重困... 文物 2021-05-15 20:09:28
山西發現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戰國水井
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傳來消息,當地考古人員在山西陽泉發現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戰國水井。山西考古人員在山西陽泉發現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戰國水井。山西... 文物 2021-04-01 14:18:32
财神网-彩票直通车 彩88手机版下载_彩88手机版下载 彩88_彩88「官网彩票直通车」 彩88-欢迎您 彩88-彩票直通车 彩88-Welcome 购彩之家|平台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