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直通车

推薦 新聞文化評論演藝院團文物特產鉤沉非遺汽車藝苑歷史娛樂畫家書法家旅游游記收藏美食
億點網 > 文物 > 正文

晉地寶藏·晉中市博物館 六大珍奇匯集成一部歷史教科書

發布時間:2020-08-06 22:40  |  來源:山西晚報  |  作者:呂國俊等

晉中,三晉之中。

  晉中市地處山西腹地,東依太行山,西傍汾河,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距今約15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開啟了晉中的歷史文化之源。經歷了周秦漢唐的發展,明清晉商為晉中歷史譜寫了最為輝煌的一頁。作為連接中原與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地區,經過兩千多年各民族之間的碰撞交融,晉中最終形成了以中原文化為主體,各民族文化交相輝映的特色區域文化。

  晉中市博物館,是展示晉中特色地域歷史和晉商文化的重要基地。走進晉中市博物館,就仿佛打開了一本省內外大眾認識晉中的“歷史教科書”。

  “四面八方、中正平和”的博物館

  晉中市名勝古跡眾多,文物豐富多樣,需要一座大型的博物館來承載其厚重的歷史。晉中市博物館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開工建設,2018年6月9日試運行開館,2018年12月5日正式開館。

  這座博物館位于晉中市北部新城廣安街南側,鳳鳴街北側,新建北路西側,是集收藏、研究、展覽、公共教育和文化交流于一體,集晉中歷史文化旅游資源、融現代展示宣傳娛悅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公益文化平臺,是晉中市標志性公共文化建筑,也是晉中市唯一一座市級博物館。

  該館總建筑面積為22000平方米,建筑高度32.4米,展廳面積約為9000平方米。建筑外觀設計采用回字形布局,并由一外一內兩個部分組成。整個博物館通過應用形體語言和空間造型來表達內靜外動的文化精髓,表現出“四面八方、匯通天下、中正平和、睿智內斂”的晉中文化地域特色和晉商文化的精神內涵。

  晉中市博物館內部為地上四層,地下一層。一層為青少年歷史學堂、報告廳;二層為總序廳、臨展廳、獨立展廳、名人堂等;三層為歷史文化陳列;四層為專題陳列和藝術休閑水院。館內目前共有藏品4880件套,藏品類型包括陶器、銅器、瓷器、骨器、玉器等。

  晉中市博物館以“歲月風采——晉中歷史文化陳列”為主題,共分為“從歷史的深處走來”“晉商從這里走向輝煌”“古城氣度屋宇春秋”“晉中味道”“千年窯火”“晉中熱土紅色風云”六大部分,分別從晉中的古代歷史、晉商文化、古代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洪山窯文化以及革命歷史等多個方面,綜合反映晉中大地上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精神。

  六大亮點,串聯起晉中發展脈絡

  進入序廳,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晉中市文物保護單位分布圖》,展現了晉中市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從圖中可以看出,晉中市古代木結構建筑多達1922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33處,市級重點文保單位有28處。此外,晉中市還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08處,由于地方受限并沒有在地圖中體現。

  在主題展覽中,晉中市博物館又通過梳理晉中歷史文獻、出土文物、地方民俗風情,以歷史發展為脈絡為主線,著重打造六大亮點,為觀眾呈上一場感受晉中歷史的穿越之旅。

  這六大亮點分別是:“一村”(晉中史前第一村)、“一珍”(晉中商周第一珍)、“一境”(佛教藝術第一境)、“一街”(天下晉商第一街)、“一道”(萬里茶海第一道)和“一彩”(革命風采第一畫)。

  晉中史前第一村:復原遠古先民生活場景

  “一村”表現的是距今7000年至5000年時期以太谷縣白燕仰韶文化遺存為代表的史前文明,復原遠古時期晉中地區人類的生產生活情景,表現晉中大地人類繁衍生息的第一步。

  據考證,早在15萬年前晉中地區就有人類生活和居住,最早的遺址是榆社縣墩疙瘩遺址。在距今3萬年的和順背窯灣也有人類居住,考古學家在該遺址中發現了兩塊珍貴的人類頂骨化石,這是晉中發現的“第一個人”。隨著歲月的推移,生活在晉中的史前先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磨制石器、發明陶器、種植谷物和飼養動物,創造了這方土地早期的人類歷史。晉中地區新石器時期遺存眾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白燕史前村落遺址。該遺址位于太谷縣白燕村西烏馬河岸的高地上,遺址時間跨度超過3000年,從仰韶文化晚期經過廟底溝二期文化,到龍山文化,再延續到夏商西周晚期,一直有人類在這里居住。

  在“從歷史的深處走來”展覽第一單元“先民創世”展廳中,晉中市博物館以白燕新石器時代晉中人類生活為藍本,復原了先民們生活的場景,分為村落區和陶窯區,讓觀眾仿佛置身于那個遙遠的年代。在村落區可以看到有人在曬魚、有人在縫補衣服,女主人在喂雞,家犬忠實地站在主人旁邊,遠處還有農田,證明當時已經出現了農業和養畜業。旁邊還有個人在悠閑地吹著塤,看來當時已經出現了樂器,那個時期的人類生活,可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蒙昧和枯燥呢!

  在陶窯區,展現了新石器時期古人制作陶器的情景,全家老小齊上陣,陶窯附近有河流靜靜淌過,河邊有人在洗衣服,這一家人制陶的歷史距離今天已經有5000多年了。白燕遺址發現的主要遺物便是場景中的陶器,當時的陶器主要以灰陶為主,有少量的彩陶、紅陶和黑陶。

  這些晉中先民的生活場景,直接反映出了當時晉中地區人們的生活生產水平,他們不僅會使用磨制石器,還會紡織、縫制衣服、漁獵、種植農田以及飼養家畜,同時還能夠熟練地制造和使用陶器。

  晉中商周第一珍:探索晉中方國與商王朝的關系

  “一珍”指的是靈石旌介墓中出土的“青銅器”。在商王朝西北部,分布著許多部族方國,它們與商朝或友好或對抗。晉中地區在商代晚期曾經有亞羌、丙、邑、戈、馬方、辛等部族在此活動。

  1985年,靈石旌介發掘的兩座商代晚期墓葬,驚動了海內外的學術界。因為在此之前,山西發現的商代青銅器大多數是零星采集或征集的,沒有明確的出土地點,而且數量也不多。這次科學發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器和玉石器,無論是豐富程度還是歷史、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都是驚人的。靈石旌介商墓的發現與研究,對于探索晉中地區的方國以及商王朝與方國關系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在“從歷史的深處走來”展覽第二單元“商周時代”展廳中,觀眾可以看到靈石旌介商墓的2號墓隨葬品場景復原,還原了青銅器出土時的場景,大家可以直觀地看到當時墓葬的情況。

  該展廳的一面墻上有一個異形的符號,就是靈石旌介商墓出土的青銅器器物上發現的銘文。據專家研究,這個形狀是“丙”字,說明了靈石一帶的“丙”族方國是商王朝的部族方國。

  銘文兩側墻上展示的是靈石旌介墓中出土的代表性青銅器——獸形觥。這件宛若蹲獸的“獸形觥”,蓋部以云雷紋襯托兩個獸頭,器身則以三條扉棱為中軸組成獸面主紋,口沿下裝飾昂首卷尾的夔龍紋,圈足上裝飾夔鳳紋,都以云雷紋襯地。整體造型別致,紋飾精美,怪獸齜牙咧嘴處就是酒器的流部,設計巧妙,具有很高的藝術與研究價值。這件文物現收藏于山西博物院。

  佛教藝術第一境:展示晉中佛教的興盛

  佛教,在西漢時期傳入我國,隋唐時期達到極盛,可謂歷史悠久。尤其是南北朝之際,社會動蕩不安,佛教的教義正好迎合了當時百姓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所以佛教藝術在南北朝時期非常興旺,而晉中地區作為重要的佛教傳播中心,寺院、石窟林立,有著豐富的佛教藝術品,石刻造像、彩塑佛像、廟宇建筑等,說明了佛教的興盛與佛教藝術的魅力。

  在“從歷史的深處走來”展覽第三單元的“妙境梵音”展廳,重點展示了一些佛教藝術文化精品,有幾件文物不得不看。

  如“北魏造像碑”,為北魏正光六年石刻。在北魏時期佛教在我國北方被廣泛信奉,石窟寺和這種造像碑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通造像碑上的佛像非常典型,佛發為有規律的水波紋,披通肩大衣,身軀突顯,雙手施無畏印,背光為火焰紋,臺座為四足方座,并有供養人、護法獅子等紋樣。還有“明木雕彩繪三大士菩薩造像”,是晉中地區木雕佛造像的典型作品,造型優美,彩繪色彩鮮明。觀音菩薩乘坐騎犼,自在坐姿,頭冠有釋迦像一尊;文殊菩薩乘坐騎獅子,手持如意,蓮花頭冠;普賢菩薩乘坐騎象,如意頭冠。背光均為火焰紋。衣紋流暢,瓔珞自然下垂,服飾上有立粉裝飾。

  天下晉商第一街:重現晉商繁華盛貌

  說到晉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晉商。

  晉商被稱為“天下第一商幫”,從商歷史最長,商幫活動時間也最長。17世紀初到19世紀中葉,晉中商人的商號店鋪遍設全國通都大邑,并遠涉日本、西亞和俄蒙,一時間“晉商”與“徽商”并駕齊驅。

  1824年,在晉中的平遙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金融機構:“日昇昌”票號,以此為代表的山西票號“匯通天下”,“執全國金融之牛耳”。這些晉商,還為中國留下了豐富的建筑遺產,著名的喬家大院、常家莊園、曹家三多堂、王家大院、渠家大院等都在晉中地區。它們是晉商500年興衰史的見證。

  在“晉商從這走向輝煌”展廳,實景搭建了一條反映晉商精神和經營模式的老街,以此講述當年晉商由盛到衰的歷程。這條街集合了榆次、祁縣、太谷、平遙四座歷史名城的老城、老街、老店元素,從大院票號錢莊,到古城老街老屋,到晉劇梆子聲中的紅火,到舌尖上的面食,活靈活現地再現了當年晉商繁華之貌以及晉中建筑的風韻。

  走在這條街上,可以看到錢莊、酒坊、當鋪、綢緞莊、鏢局等晉商的代表性商鋪,這些店鋪的形制都是依據歷史史料進行設計。街上很多木構建筑,是用傳統木結構建筑方式來建造的,建筑中柱、礎、椽、檁都是從廢舊老建筑中拆分后,再重新利用。“平遙市樓”建筑是整個老街的核心,復原高度將近10米,整條街營造出高低錯落,前后有秩的形式感。

  除此之外,您還會在這條街上發現分散的人物藝術雕塑,吹糖人、磨刀、理發,還有賣布、賣雜貨等,活靈活現,這些人物所從事的行當,鮮活留存于那個年代,也給今人以生活的啟迪。

  萬里茶海第一道:強化晉商創業精神

  “一道”,指的是十七世紀初由晉商開拓并主導的“中俄萬里茶道”,這條連接中俄兩國貿易往來的“世紀動脈”,是繼古絲綢之路之后又一條國際商業文化線路。它從福建武夷山至俄羅斯,縱貫歐亞大陸長達13000多公里,延續時間達200余年。

  清初,榆次常家作為晉中商人的典范,以茶馬互市為開端,憑借雄厚的財力,靈活多變的經營之道,敢于冒險的創業精神,開辟了一條以茶為主、兼營其它的商業大通道。這條通道的起點為福建武夷山,途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等地,穿越蒙古,最終抵達俄羅斯,整個行程4500多公里,所用的運輸工具也是非常多的,有牲畜大車、馬車、船只、駱駝等等。

  常家九世公常萬達,開創了專門對俄蒙茶葉貿易的商號—“北常”,并且發現了一條離庫倫(今烏蘭巴托)最近的線路,最少可以節省5天的路程。這條路線也就成了常家從張家口到庫倫的運茶專線。展廳內有一幅常家萬里茶路地圖,觀眾可以直觀地看到萬里茶路的具體路線。1785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宮舉辦了隆重的“千叟宴”,68歲的常萬達不僅受邀赴宴,還得到了皇帝賜給的鳩頭拐杖,其商業成就可見一斑。

  除了榆次常家經營茶葉,晉中還有很多商人進行著茶葉貿易,如太谷曹家、祁縣喬家、祁縣渠家等。在張家口,山西幫茶商就有100多家。

  革命風采第一畫:再現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

  “一彩”指的是八路軍在太行山的巨幅畫作,位于“晉中熱土紅色風云”展廳。

  晉中地區作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重要戰場,晉中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一部分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重點表現晉中在抗戰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和做出的貢獻,以巨幅組畫的形式生動再現革命先烈的風采。這幅畫從遠處看是一整幅油畫,但是實際上是由八幅油畫組成的,總寬10.4米,高3米,分別講述了晉中地區的革命史。

  第一幅表現的內容是:1924年,以祁縣青年俱樂部為中心,反映晉中最早的一批先進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學習和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活動;1925年6月,成立中共太谷銘賢學校小組,這是晉中建立的第一個黨組織;1926年7月至11月,榆次晉華紗廠工人大罷工。第二幅表現的是:1936年3月,紅軍東征到晉中。第三幅內容是:1937年11月,八路軍129師在遼縣(今左權)西河頭村創辦游擊訓練班。第四幅表現的內容是:1940年8月,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第五幅表現的是:1941年7月,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在遼縣桐峪召開,成立了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標志著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完全統一和正式形成。第六幅內容是:1945年9月3日,根據地軍民慶祝抗日戰爭勝利。第七幅表現的是:1947年4月至12月,晉中軍民反抗閻錫山對解放區的進攻;11月3日,被譽為“劉胡蘭式的女英雄”尹靈芝被閻軍逮捕殺害。第八幅表現內容是:1948年6月至7月,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發動晉中戰役,晉中全境獲得解放;1948年12月,晉中人民進行土地改革;1949年9月15日至23日,中共榆次地委在太谷舉行第一次黨員代表會議,晉中開始了新的發展。

  除基本陳列外,晉中市博物館還根據實際情況舉辦了多場臨時展覽、組織專題講座、青少年探索體驗活動等,以期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作為晉中文化的傳承者、引導者、展示者,晉中市博物館本著“三貼近”的原則,堅持把社會效益和群眾需求放在首位,著力打造成真正的“晉中歷史的教科書、晉中風采的大屏幕”“專家的研究室,群眾的大教室”,讓晉中市博物館真正“活”起來。

本文鏈接://parqueacualago.com/article/wenwu/2020/08/1043.html
上一篇:《太原市博物館促進條例》正式獲批
下一篇: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山西博物院調研
相關圖集
相關文章
激動人心!佛首回歸天龍山
7月24日,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儀式在山西太原舉行,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終歸故土。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山西省委書記... 文物 2021-07-29 00:03:36
來一根“鳥尊”雪糕
作為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鳥尊的文創品深受廣大游客的喜愛,不過這個暑假略有不同,以鳥尊為創作模板的雪糕于7月初正式問世,只要你來參觀,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到鳥尊,還能... 文物 2021-07-08 15:23:27
太原東山發現國內規模最大明代中晚期藩王墓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5月14日發布新發現,太原東山明代晉端王陵園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獲,考古人員發現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晉端王墓。晉端王墓的發現,印... 文物 2021-05-15 20:25:08
山西石窟寺調查記
山西石窟寺專項調查圓滿結束,共登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481處。日前,記者走近這支在全省各地艱苦工作近半年的文物調查隊伍,了解他們如何了解他們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克服重重困... 文物 2021-05-15 20:09:28
山西發現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戰國水井
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傳來消息,當地考古人員在山西陽泉發現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戰國水井。山西考古人員在山西陽泉發現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戰國水井。山西... 文物 2021-04-01 14:18:32
财神网-彩票直通车 彩88手机版下载_彩88手机版下载 彩88_彩88「官网彩票直通车」 彩88-欢迎您 彩88-彩票直通车 彩88-Welcome 购彩之家|平台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