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直通车

推薦 新聞文化評論演藝院團文物特產鉤沉非遺汽車藝苑歷史娛樂畫家書法家旅游游記收藏美食
億點網 > 文物 > 正文

晉國博物館:風云滌蕩晉國史 叱咤春秋600年

發布時間:2020-11-16 21:24  |  來源:山西晚報  |  作者:呂國俊 孫軼瓊
山西,簡稱“晉”。
一個“晉”字,承載著山西厚重璀璨的晉文化。
但這個字的影響力,不僅僅局限于山西。
它還推動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
晉國,是周代重要的諸侯國,它起源于西周、鼎盛于春秋、結束于韓趙魏三家分晉,立國660余年,歷經38位國君。
因為晉國,春秋之所以輪回為春秋,戰國之所以分野為戰國。故有史家言,一部《春秋》,半部是晉國史。
這,是山西人的榮耀。
今天,“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帶你走進位于臨汾曲沃的晉國博物館。這是依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興建的山西第一座遺址類專題博物館,也是全國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晉文化的博物館。
在這座博物館里,不光有悠久的歷史和盛世的風華交相輝映,對于新中國考古工作者來說,也是他們永不言棄“發現晉國”的見證。
 
  件件珍寶塑“晉魂” 講述晉國風云600年
晉國博物館外,最醒目的建筑是一組石牌坊和一組雕塑。從造型上看,牌坊是一個“晉”字,一組三個,恰好形成“三晉”二字。順著博物館的中軸線行進,印入眼簾的是一組長寬各十米、高八米的大型車馬出征圖——“晉魂”。
站在最中間的是晉國的一代君主,他右手前指,似在指揮作戰。晉君的左右,一文臣一武將分別護衛,象征文韜武略。他背后有三面飄舞的大旗,顯示著晉國在鼎盛時期上中下三軍的強盛軍事實力。整個車馬戰陣有勢不可擋之勢,走到近前,似乎能聽到戰馬的嘶鳴和士兵的沖鋒聲。
晉國博物館總占地面積124000平方米,展廳面積8985平方米,2014年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該遺址的核心區域,有九組十九座晉國諸侯和夫人墓葬,十座車馬坑。在博物館的下沉式廣場中間,放有直徑15米的篆體“晉”字,它就像是一枚印章,把晉文化的烙印深深地印在了曲沃這片土地上。
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展廳,一同拂去歷史塵埃,追溯晉國600年的輝煌,與千年文明面對面。“三千多年前,周武王順應天勢,集結八百諸侯,一舉克商,建立了強大的周王朝。周朝為鞏固統治,開始實行分封制。武王去世后,成王繼位。周成王把他的弟弟虞封到了唐國,史稱唐叔虞,就是晉國的始祖。”跟隨講解員步入序廳,幾根柱子貫通天地的抽象設計,為游客營造出一種莊重恢宏的殿堂式場景,晉國的畫卷由此打開。《史記》中饒有趣味的“桐葉封地”,在歷史上留下了“君無戲言”的美談。故事背后,是晉國崛起的“萌芽”。叔虞被封到唐國后,因地制宜,在自己的封地內實行一套有別于周的政治、經濟制度,他鼓勵民眾發展農牧生產、興辦水利,短短數年就使“河、汾之東,方百里”的唐地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也許是受到“感召”,唐地稻田竟然結出“異母同穎”的高產谷物——這代表著農業豐收的祥瑞之兆。叔虞派遣使者將這種天降福祉的“嘉禾”獻上了朝廷,也就在《尚書》和《史記》等史書中留下了“唐獻嘉禾”的明確記載。從此,唐國有力地發揮了屏藩周室的戰略作用,為后來晉國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要說晉國好在哪里?昔日的它究竟有多強大?在第一個歷史文化展廳內,就能找到答案。
這里重點展示了晉侯墓地出土的各類珍貴文物,晉侯穌鼎、兔尊、龍流人足盤、提梁卣,這些神秘而又高貴的國之重器,承載的是遠古工匠的精湛技藝和歷史智慧。玉龍人、玉蠶、玉組佩、玉項飾,這些巧奪天工的玉器,帶著晉人最原始的虔誠,將璀璨的晉國玉文化呈現在世人面前。而編鐘、編磬,又是晉國禮樂之邦的真實寫照。正是依托這些珍貴的文物,這個展廳以物述史,展示了晉國歷史上發生的叔虞封唐、燮父改晉、文侯勤王、獻公拓疆、文公稱霸、六卿專政、三家分晉等一系列足以影響中國古代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
你還記得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鳥尊”嗎?它的主人就是第一代晉侯——燮父。叔虞死后,他的兒子燮父即位,改稱晉侯,并且把國號由“唐”改為“晉”。“晉”這一國號,從燮父改晉到三家分晉,一直沿用了600多年。
在晉國博物館,你也能見證到更多晉侯遺留下來的精美物件,比如頗具盛名的晉侯穌鐘。
晉侯穌鐘共有16件,前14件曾被盜流失海外,后由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馬承源先生花重金購回,最小的兩件是考古出土發掘。編鐘分兩組,每組8件,三種式樣,都是甬鐘。十六件鐘上共刻有355字的長篇銘文,完整地記錄了周厲王三十三年,晉侯穌率軍參與討伐東夷的戰爭。銘文全部用利器鑿刻而成,這在西周青銅器上為首見。銘文中記載的戰爭在史籍中缺載,它的出現為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西周列王編年課題的解決提供了實證。在晉國博物館,工作人員復制出了一套編鐘,并有相關的古樂表演,當編鐘上奏響一曲曲悠揚的音樂時,那每一個音符都在帶你神游晉國……
大家熟知的很多成語故事,也發生在晉國這片土地上。假虞滅虢、唇亡齒寒,講述的就是晉獻公開疆拓土的故事;退避三舍,講述的就是重耳為了踐行對楚王的約定,向后撤軍的故事;著名的趙氏孤兒的故事也與晉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晉侯陵寢再現兩周時期禮樂文明
晉國到底有過怎樣的恢弘?在晉國博物館的核心區域遺址保護大廳內,重點展示了燮父、晉獻侯、晉穆侯、晉靖侯四組晉侯及夫人墓葬、三座車馬坑。一處遺跡一種展示方式,一幅西周時期邦國王侯埋葬的全景圖畫,展現出兩周時期晉國璀璨的禮樂文明。
進入遺址保護大廳,我們先看到的是晉獻侯穌的陪祀車馬坑,這是晉國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該車馬坑為東西走向,東西長21米,南北寬15米,深4.8米,東部為馬,西部為車,中間有一道隔梁。它是目前已知的西周時期同時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車馬坑,而且是真車真馬陪祀的。
據介紹,在這個車馬坑里,至少有105匹馬,它們被發現時放置凌亂,呈現出劇烈掙扎的跡象,有可能是被活埋的。而據專家考證,這些馬匹都是蒙古馬,耐力強,適合長途跋涉,是作戰的好馬。
在車馬坑里,還出土了48輛四種類型的車,有戰車20輛,還有裝著青銅甲片的古代“裝甲車”、押運武器糧草的車輛、晉侯禮儀用車和貴族出門的生活用車。要知道,在周朝,車可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如此大陣仗的車輛,足以彰顯晉侯顯貴的身份。
接下來,就會看到晉國第一代國君晉侯燮父和他夫人的墓葬。
燮父的墓葬是一座單墓道的長方形豎穴墓,深11米,這座墓于1998年春季被盜,盜墓者盜墓時使用了爆破的方式,導致有些文物被炸毀,而鳥尊就出自于此。這一墓葬內比較特殊的是,在北側二層臺下發現有一具人骨,骨架上下有板灰痕跡,推測應有一具薄棺,據鑒定殉人為一年齡在22—24歲的年輕女性,她應該是墓主人比較喜歡的一位侍妾。她雖然與燮父同處一個墓室,但這在當時并不屬于合葬。
編號M8的墓葬,就是晉獻侯的了。他的墓室內是一棺一槨,棺內放置尸身以及隨葬玉器,棺外有槨。墓室內共出土金、銅、玉、石、牙、陶器等200多件。在這個棺內還發現墓主人腰間有一黃金帶飾。棺槨之間主要放置青銅禮器和銅石樂器。大名鼎鼎的晉侯穌鐘正是從這一墓葬清理出來的。
在晉穆侯的墓葬中,隨葬物品豐富,除了鼎簋為主的青銅禮器組合外,還出土有一套楚公逆鐘。楚公逆鐘的出土將晉、楚交往的歷史,由春秋前期提早到了西周晚期。以往認為公子重耳流亡至楚是最早的關于晉、楚交流的記載,但這套編鐘的發現,說明至少早在西周晚期,晉楚已經有了往來。
晉穆侯的墓不簡單,他的兩位夫人的墓,比他還牛!尤其是名為M63的墓,據考證是他的次夫人的墓,出土了4280件文物,僅玉器就有800多件!
 
  五十載櫛風沐雨 三代考古人發現“晉國”
晉國博物館的展廳里,有一面墻是用燈箱展示“曲村——天馬遺址”,圖像中呈現出考古工作者的剪影,或蹲或趴或站,有的手拿探桿,有的手拿手鏟。這一展廳名為發掘史展廊,主要講述的是“曲村——天馬遺址”的發現、發掘到最后認定的全過程。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后,三代考古人歷時半個世紀勵精圖治,砥礪前行的最好見證。
上世紀50年代,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組織相關人員在豫西、晉南尋找夏墟時,偶然發現了侯馬晉國遺址。1962年,在圍繞晉國遺址調查時發現了“曲村——天馬遺址”。1963年,北京大學考古專業與山西文管會聯合進行了首次調查試掘,初步確定了這是一處大范圍的以西周晚期遺存為主要文化內涵的遺址。但在當時并沒有引起考古界注意。直到1979年,鄒衡教授帶領學生在晉南調查時,對該遺址進行了第二次試掘,取得了巨大成果——不僅確定了遺址范圍,而且探明了遺址的文化內涵:有新石器時期的仰韶、龍山文化,夏文化層,兩周及秦漢元明文化層,其中以周代的晉文化最為普遍。
從1980年到1990年,考古工作者在曲村天馬遺址每隔一年發掘一次,共進行了7次大規模發掘。20年來,已進行了12次大規模勘探發掘。在該展廳內,歷次的發掘過程都有呈現,觀眾能直觀地感知考古現場的神秘和艱辛。據統計,在“曲村——天馬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共揭露面積12000平方米,發掘墓葬1000多座,其中周代墓葬800座。
在該展廳的長廊里,你還能看到一塊特別的展示空間,那就是對于盜墓的介紹,甚至在墓葬展示中,還用專門的指示牌標記了“盜洞”的痕跡。因為在上世紀80年代,盜墓猖獗,民間甚至流傳出“要想富,盜古墓,一夜變成萬元戶”的歪門致富經。一時間,在“曲村——天馬遺址”上,探孔遍野皆是,盜洞隨處可見。鑒于事態的嚴重性和緊迫性,國家文物局批準對晉侯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大規模的發掘,探明晉侯墓地是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50米的公墓區,共清理出9組19座晉國早期諸侯及夫人墓葬和10座車馬坑。這19座墓葬中有8座被盜,其余11座保存完好。
晉侯墓地的發掘,曾在1992年、1993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在二十世紀末又被評為“二十世紀中國百項最重大考古發現”。1996年,“曲村——天馬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遺址的發現,讓三千年前的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和保護,也使得自司馬遷以來晉國始封地的謎團大白天下。
600年風和雨,晉國由一個“河汾之東,方百里”的偏侯,發展為一個雄踞北方的超級大國,它挺身在春秋歷史的舞臺,縱橫捭闔,號令諸侯,對周邊諸侯國產生了顯著的影響,是山西古代歷史最輝煌的華彩篇章。其孕育的晉文化傳承千年,奠定了今天山西歷史文化的基石。
大哉!晉國!
壯哉!晉國!
 
館長推介
晉國歷史恢弘,人文璀璨。那么,在晉國博物館館長董朝暉眼里,什么樣的文物是最具代表性的鎮館之寶呢?什么樣的文創產品可以闡述晉國文化呢?來聽聽她的推介吧!
鎮館之寶
 
  晉侯穌鼎
西周時期,用鼎簋為主的青銅禮器組合來“辨等級、明尊卑”。周代的用鼎制度是整個禮器的核心,西周禮制規定,舉行祭祀、宴饗和喪葬等活動時,奇數鼎與偶數簋組合并配置其他青銅禮器成套使用。鼎是貴族身份等級的重要標志,也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而真正體現等級和禮制的是所謂的“列鼎”,也稱為升鼎,指的就是在同一座墓葬中發現的一套形制相同,紋飾相同,大小依次遞減的鼎的組合。
晉侯穌鼎是一套列鼎,共五件,形制相同,大小相次。這套列鼎,為半球形腹,兩耳附于口沿兩側并有小銅棍與器相連,三獸蹄形足,口沿下飾簡潔的重環紋,整個器物雄渾厚重。器內后壁鑄銘文三行13字:“晉侯穌作寶尊鼎,其萬年永寶用”。列鼎銘文中的“穌”字與《史記》中的記載相吻合,這成為考古學家研究晉侯墓地時代、排序的支點,對晉侯墓地的確認以及九代晉侯墓葬序列的確認具有突破性的意義,也為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西周列王編年課題的解決提供了重要的實證。
 
  龍流人足盤
盤是古代的承水器,與匜配套使用,是商周貴族在祭祀、宴請時,行“沃盥之禮”的重要器皿。沃就是以匜澆水于手,盥則是洗手,也就是用匜往手上澆水沖洗,而盤的功能則是承接洗過手的棄水。沃盥具有一定的禮儀性質,盥洗的用具盤和匜也被歸在了禮器當中,盥洗的行為更是十分嚴格。
龍流人足盤呈橢圓形,有獸面流型管口,口上部筑有兩個精美的龍角,盤沿還爬有三條龍首形鋬,盤內中心鑄造了一件銅制青蛙,青蛙身下有4行24字的銘文(因腐蝕嚴重,銘文尚未釋讀),青蛙的內側周圍有一圈云紋,外側周圍有一圈突起的魚紋,鑄造精美。在盤內注水時,不僅青蛙會原地360°轉動,而且四周的魚仿佛在游動一般,云紋波動,栩栩如生。口沿下飾一周鳳鳥紋。器足是四個裸體的人形,人物兩兩對稱,作奮力抬物狀,是當時奴隸制社會底層人們艱辛生活的寫照。器底懸掛兩個銅鈴,銅鈴的位置比較隱蔽,一般很難發現,所以銅鈴可能用來防盜。也有解釋,鈴鐺是為了壓侍者的步子用的,防止侍者走路太急。
這件專供晉國貴族使用的器物,構思奇特,制作精巧,工藝精湛,是難得的稀世珍寶,不僅見證了晉國工匠的非凡構思,更讓我們看到了晉國高超的鑄銅工藝和先進的生產力水平。
 
  經典文創
  卡通IP“晉晉”
晉國博物館有一套自主研發和設計的IP形象,名為“晉晉”,它取材于提梁卣提梁兩端的小獸頭,將其衍化為卡通形象,并研發出相應的宣教活動和文創產品。
在系列宣教活動中,“晉晉”就是形象代言人,它的卡通形象就化身成為印章,烙印在了孩子們的本子上。孩子們也可在“巧工鑄器”活動中,用硅膠模具和石膏粉,模擬古代青銅器范鑄法,親手制作一個“晉晉”,讓它更生動起來。還有“晉晉”系列配飾,一套三件,包括項飾、耳飾、戒指。以999純銀為主要材質,嵌入天然白色母貝,隨著角度不同,變幻出炫彩光澤,盡顯優雅。
 
  鏡觀鑰匙扣
鏡觀鑰匙扣創意,來源于晉國博物館館藏文物——貘鈕銅鏡。銅鏡出現在商代,最早是用來做祭祀的禮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目前國內發現的東周時期銅鏡十分稀少,以貘為鈕的僅此一件,其價值可見一斑。
傳說中,貘是一種上古神獸,以夢為生。《山海經》中記載食夢的貘可以帶走噩夢,還人安寧,是美好、吉祥的化身。鏡觀鑰匙扣以貘鈕銅鏡的紋飾為主體設計元素作鑰匙扣的吊墜,背側打磨光亮,清晰照人,保留其鏡子的作用。寓意美好和吉祥的貘單獨提取,用稍短的掛鏈,和鏡面形成不同的層次,增加整個產品的層次感。這枚鑰匙扣參加2019年首屆山西省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獲優秀獎。
 
  晉國博物館地圖
曲沃,歷史上曾是“武公據之以興晉,文公依之而稱霸”的晉國建都之地。悠久的歷史,在曲沃留下了眾多古跡。今天我們繼續讓文博達人閆鑫帶領,從晉國博物館出發,探索燦爛的晉文化。
一、考古迷蹤
遺址型博物館是依托考古遺址而建,主要展示古代遺址及遺址中的出土文物,使文物出土的背景、環境更具直觀性。天馬曲村是二十世紀西周考古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也是晉國九位諸侯長眠之地,它的發現,為確認西周時期晉國的始封地以及晉國歷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同時晉國博物館也是山西第一個大型遺址博物館,為全面展示晉文化和考古發掘成果做出了突出成就。
晉國博物館(山西第一個大型遺址博物館)——芮城五龍廟博物館(唐代建筑陳列展示)——芮城西侯度遺址(全世界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址之一)——襄汾丁村遺址(黃河流域地區重要的舊石器遺址)——襄汾陶寺遺址公園(龍山文化代表性遺址)——太原晉陽古城遺址(東周時期城址遺址)——太原龍山童子寺遺址(北齊大型佛寺遺址)——太原蒙山大佛遺址(大型北朝窟檐遺址)
二、碩德高風
曲沃縣雖然面積不大,卻保存著中國最美的四牌樓孝母樓。牌樓與牌坊是有區別的。牌樓是在單排立柱上加設額枋、斗拱等構件,并且施用屋頂的建筑,這種屋頂俗稱為“樓”。牌坊是在單排立柱上加額枋等構件,不設屋頂的建筑。簡單來說,牌樓的等級要比牌坊高一些,保存的數量也少一些,文化內涵更加豐富。
晉國博物館——曲沃孝母樓(中國最美四牌樓)——絳縣喬寺牌樓(周氏家族為資政大夫周萬鐘所建的功德碑樓)——聞喜郭家莊碑樓(清代牌坊代表作)——解州關帝廟木牌坊(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牌坊群)——翼城縣木四牌樓(明代牌樓)——翼城縣石四牌樓(少見的明代石雕牌樓)——介休市義安鎮太和巖牌樓(罕見的琉璃牌樓)——和順兵憲牌坊(明代石牌坊)——原平朱氏牌樓(清代牌樓代表作)——五臺山龍泉寺牌坊(民國牌坊精品)
三、人文化成
曲沃中學是山西省歷史上最為悠久的學府之一,從明代義學之所,清代貢院,到1907年成立新學堂,630余年,雖年代變遷,校址始終未變。明代著名學者顧炎武,晚年曾寓居曲沃東韓,授業絳山書院,并在此完成了他的煌煌巨著《日知錄》,寫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句子。明末清初大學者傅山也曾在此講學,山西人不僅重商,更崇文,不僅保存了全國最早的文廟,也建造了全國最多的文廟,足以體現山西人“文商并重”的教育理念。
晉國博物館——曲沃貢院(顧炎武講學處)——新絳文廟(清代文廟建筑典范)——夏縣文廟(金代建筑)——襄汾汾城文廟(晉南地區最大文廟大殿)——靈石文廟(獨特的文筆塔)——平遙金莊文廟(保存最早孔子像)——平遙文廟(金代建筑)——清徐清源文廟(最早文廟之一)——太原文廟(琉璃建筑)
本文鏈接://parqueacualago.com/article/wenwu/2020/11/1091.html
上一篇:省文物局舉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學習講座
下一篇:山西太原:打造群眾身邊的博物館
相關圖集
相關文章
激動人心!佛首回歸天龍山
7月24日,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儀式在山西太原舉行,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終歸故土。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山西省委書記... 文物 2021-07-29 00:03:36
來一根“鳥尊”雪糕
作為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鳥尊的文創品深受廣大游客的喜愛,不過這個暑假略有不同,以鳥尊為創作模板的雪糕于7月初正式問世,只要你來參觀,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到鳥尊,還能... 文物 2021-07-08 15:23:27
太原東山發現國內規模最大明代中晚期藩王墓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5月14日發布新發現,太原東山明代晉端王陵園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獲,考古人員發現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晉端王墓。晉端王墓的發現,印... 文物 2021-05-15 20:25:08
山西石窟寺調查記
山西石窟寺專項調查圓滿結束,共登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481處。日前,記者走近這支在全省各地艱苦工作近半年的文物調查隊伍,了解他們如何了解他們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克服重重困... 文物 2021-05-15 20:09:28
山西發現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戰國水井
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傳來消息,當地考古人員在山西陽泉發現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戰國水井。山西考古人員在山西陽泉發現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戰國水井。山西... 文物 2021-04-01 14:18:32
财神网-彩票直通车 彩88手机版下载_彩88手机版下载 彩88_彩88「官网彩票直通车」 彩88-欢迎您 彩88-彩票直通车 彩88-Welcome 购彩之家|平台官网